近日,一家上市券商或因自营业务表现不佳等影响,对人员队伍进行了“优化”,免去该公司金融市场委员会四位负责人职务,并着手引入专业团队承担自营条线工作。该事件引发市场对券商自营业务的关注。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上述事件可能涉及很多方面,队伍优化也不一定是业绩不佳直接导致。毕竟去年行业自营整体表现都不好。”
近年来,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自营成为影响券商业绩的核心变量,是推动行业盈利升降的主要因素。
这从2022年全年及2023年一季度券商业绩表现可以得到验证。《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2022年全年,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自营业务净收入777.77亿元(不含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下降53.4%,除3家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实现同比增长外,其余40家全部下降,并直接拖累整体业绩表现不佳。
不过,也正因为2022年的低基数,2023年一季度,在其余四大主营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的态势下,上市券商自营业务凭借“一己之力”带动整体业绩回升。43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自营业务净收入495.08亿元,去年同期为-19.49亿元。其中,22家自营业务净收入实现扭亏为盈,西部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天风证券同比增幅均超1000%,分别为2386.23%,1786.7%、1449.53%、1283.74%。绝大多数上市券商一季度业绩高增均得益于其自营业务收入的高增。
“一季度,上市券商自营规模5.7万亿元,同比增长15.2%。经测算,一季度年化自营收益率3.4%,上年同期为-0.17%。”光大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王思敏表示,与美国证券行业“交易和投资收益”中大部分是做市交易带来的价差收入风险和波动性相对较低不同,我国证券行业的自营风险敞口相对较大,虽然固收类持仓占比约在八成以上,但各品种投资收益率波动均较大。“去方向化”的业务布局以及代客衍生品业务的发展是重要方向。
“近年来,自营业务逐渐偏向场外衍生品业务等非方向性业务,促进券商投资业务走向资本中介化、产品化,推动投资业务风险中性,实现业绩稳定。全行业自营投资去方向任重道远,一要结合资产配置环境顺势股债轮动,二要拓展机构客户需求,发展衍生品等代客属性业务。”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非银团队表示。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