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式开启发售,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就在个人养老金有望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的同时,公募基金、险资、境外资金等多路长线资金也正在积极筹划,逐步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作为典型的长线资金,养老金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助于为资本市场引入长线稳定型、配置型资金,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形成长牛慢牛格局,对于资本市场生态优化和实体经济长期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中金公司估算,经历5年至10年的发展,个人养老金累计金额可能达到万亿元以上水平,逐步成为中国养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一定假设预期,2030年中国个人养老金中权益资产比重可能逐步提升至20%左右,为股票市场提供增量资金约2000亿元至6000亿元。
作为长线资金的主力军,公募基金在积极布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同时,也在加速扩容。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境内的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达到了140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超26万亿元。
外资方面,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仅以北向资金为例,今年以来截至11月29日,净买入金额达500.89亿元,累计净买入金额达1.67万亿元。
险资方面,保险资金作为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在支持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优化投资者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常,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票、股权三者的占比保持在近60%。截至2021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3.2万亿元,其中投资债券9.1万亿元,投资股票2.5万亿元,股票型基金0.7万亿元。
日前,险资再度出手增持。11月28日太平人寿披露,公司11月25日通过受托管理人太平资产管理的账户,通过港股通在二级市场增持并举牌工商银行H股,共计买入8000万股,涉及资金约3.08亿港元。
持续不断引入长线增量资金,不仅是走出“慢牛”行情的“压舱石”,亦是成熟市场抵御各种外部风险的“定海神针”。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建设正加速推进。监管部门也在大力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提升险资等长期资金的投资比例上限,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中长期资金“愿意来、留得住”的市场环境。
大量的长期资金入市,无疑使得资本市场对波动的承受力大幅上升,稳定性提升,市场韧性明显增强。笔者相信,多路长线资金在秉持着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下,将助力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平稳、健康的高质量发展。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