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金融要素主动向农业农村倾斜,优先保障资金供给。与此同时,涉农金融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民融资难问题仍是乡村振兴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这些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相对于其他领域的高投资回报率,“三农”的金融需求小而分散。金融机构经过信用评估等程序后,信贷投放成本明显增加。此外,根据相关贷款政策,有抵押物的银行可以放贷,而农村的大部分资源和资产不能抵押,导致部分银行惜贷。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贷款周期长,缺乏抵御风险的保障机制。银行机构作为商业组织,更倾向于按照市场驱动的资源最优规则提供信贷。因此,银行机构投资“三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从金融体系来看,需要完善和细化政策支持。目前,“两权”(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房产权)抵押试点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也意味着,要解决抵押问题,要进一步放宽和盘活农村资源,比如用农业设施设备、农业植物等资源创新抵押方式。但在实践中,经营权抵押贷款违约后的处置和结算成本较高,需要有关部门细化和完善农村产权抵押的相关法律政策,理顺农村产权抵押的融资关系,解决抵押问题。
支持金融乡村振兴大有可为,需要从问题中寻找可行的商业模式。在市场机制的探索上,可以尝试推出一些措施来调动农业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比如在有条件的地区,小额分散的金融需求通过第三方服务载体集中起来。即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每亩土地的生产资料和服务费都是以托管的形式,由服务机构同意垫付资金,再由银行对服务机构进行集中授信。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将小额信贷需求分解成整体,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还可以增加防控金融风险的砝码。
同时,银保联动是一种创新策略。在农业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引入保险机制既能保护农民利益,又能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在保险政策下,农民将更多的土地委托给服务组织。随着服务机构服务范围的扩大,可供合作的银行和保险机构相应增加,贷款和保费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逐渐减少。此外,一些银行机构已经在按照这个思路探索银担机制。因此,无论哪种商业模式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降低融资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生存发展。
对于金融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重点控制涉农服务机构的经营和涉农贷款的使用,完善相关业务的风险识别、预警和处置机制,加强全链条监管。总的来说,构建多层次涉农金融服务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政策衔接,多方合作,促进和弥补涉农金融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为农村r提供金融保障。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