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市场运行1周年 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初见成效
专家建议从三方面进一步完善
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开始网上交易起,全国碳市场将运行一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3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约84.9亿元,已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碳市场。
北师大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告诉记者,全国碳市场启动以来,运行平稳有序,交易价格稳步上升。效果明显,促进了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7月13日收盘,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约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亿元。其中,首个业绩期基本达到预期,业绩完成率为99.5%。截至2021年12月底,发电行业共有2162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每年约45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1.79亿吨,累计成交76.61亿元。
全国碳市场上线以来,最低收盘价41元/吨,最高62元/吨。碳价48元/吨起,2021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54.22元/吨,较7月16日开盘价上涨13%。截至7月13日,收盘价为59.1元/吨,较首日开盘价上涨23.1%。
“碳市场运行以来,在制度规则和基础设施方面基本达到了预期,作用正在逐步显现。”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作为实现碳减排目标的市场化手段,碳市场的顺利启动和运行促进了碳排放显性隐性成本、外部成本内部化,优化了碳排放的空间和时间资源。
吴琦表示,碳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组成部分,将技术和资本引入绿色低碳领域,促进先进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项目交易和各种衍生品交易,与碳金融相结合。此外,全国碳市场的抵消机制有利于促进林业碳汇和新能源的发展。中西部地区的许多林业和新能源项目,通过林业碳汇和新能源项目获得效益,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国碳市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碳排放交易体系已初步形成,交易规模逐步扩大,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在吴琦看来,全国碳市场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涉及的领域和市场主体有待丰富,当前交易活跃度和金融化程度较低;第二,碳排放和交易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目前,我国碳立法滞后;三是碳排放和交易数据不统一,碳排放核算标准不明确。
宋也认为,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核算体系、评价体系等应用规范和标准还有很大的完善和推广空间。同时,大宗协议交易主导碳市场交易,挂牌协议交易较少,交易主体过于集中,市场活跃度明显不高。
在谈到如何进一步推动全国碳市场发展时,宋建议在交易市场引入竞价机制,重塑碳市场价格的动态调节功能,促进碳市场的健康发展
吴琦认为,加快碳市场发展,需要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规则,推动从能源消费双控向碳双控转变。随着碳排放核算、计量和报告体系的完善,能源消费的双重控制将转化为碳的双重控制,这将进一步推动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快融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行业,有序扩大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等合格市场主体,形成多层次市场格局。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