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的混乱正在迅速消退。6月15日,记者以“征信修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天眼畅平台上有超过11000条与之相关的文章。除了开展企业征信修复的机构,还有很多公司名称和业务范围中带有“个人征信”、“不良征信投诉与征信修复”、“征信投诉修复技术推广”等字样的机构。
另一方面,很多开展个人征信相关业务的市场主体变更了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修改了企业名称中出现的“征信”字样和经营范围中涉及的个人征信信息。也有不少个体经营的机构直接“决议解散”,依法注销营业执照。
此前,各类公众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一直是征信和修复机构的重要“据点”。推广人员通过介绍所谓的征信和修复的好处和功能,吸引有逾期记录的用户进行修复,并从中获利。严监管政策出台后,这类小广告逐渐销声匿迹。
以百度贴吧为例。在搜索“信用修复”一词时,平台页面会提示“对不起,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会显示相关结果”;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账号的更新内容中只剩下与企业征信相关的业务。
“监管政策出来后,联系不上原来的关联公司,公司官网也打不开。”一位曾经加入过信用修复业务的用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据用户介绍,其此前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广告开设了一家征信修复公司,但业务较弱。监管政策出台后,用户也匆匆注销了公司。
对此,博通分析高级分析师王鹏博指出,相比以往发布的各类风险提示,发改委直接提出限期整改,对违规信贷行为和违规征信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大,各类违规市场主体也必须整改或清退。这种打着“信用修复”旗号的诈骗,有望基本根治。
此前,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信息主体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心理,混淆信用异议和信用修复的概念,以“信用修复、洗白、铲单”、“信用异议投诉咨询、代理”等名义进行诈骗。所有此类市场主体应在2022年6月底前“清零”。
距离监管期限仅剩半个月,各地区整改工作正在加速。据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统计,近日,湖北、湖南、广州、山东等地陆续对辖区内“征信修复”整改情况进行提示或通报,要求相关机构限期整改,并通报整改进展。
6月14日,威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违规使用“征信”字样机构限期整改的公告,要求相关企业于6月30日前到当地行政审批服务局办理营业执照名称和经营范围变更手续。同日,央行广州分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底,央行广州分行共走访相关企业819家,指导117家企业规范企业名称和经营范围,检查违法广告6502条。
此前,央行武汉分行向社会披露,截至2022年5月底,该省已推动处理“信用修复”相关企业458家,其中注销54家,变更名称或经营范围208家,列入异常经营名单196家,违规670多家。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