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首只碳期货ETF上市助力香港环境、社会和治理市场蓬勃发展

2022-04-11 11:4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重要的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问题纳入投资过程,ESG产品的快速发展已变得不可阻挡。

作为探索建立区域碳交易中心的重要一步,HKEx近日迎来首只上市碳期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进一步丰富了ETF产品。

作为推动全球碳中和的重要资产类别之一,碳信用产品在HKEx的成功上市也标志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碳市场和环境、社会和治理市场的整体发展迈上新台阶。

聚焦全球最具代表性

碳期货指数

中金碳期货ETF由中金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跟踪ICE EUA碳期货指数(额外回报)进行管理,投资于欧洲碳排放配额中最具代表性、最活跃的ICE EUA期货合约。

ICE EUA碳期货指数旨在衡量一篮子ICE EUA期货合约的多头表现。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每个EUA允许持有者排放一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

这只碳期货ETF于3月23日正式上市,市场的认可度尚可。截至4月8日收盘,F金碳期货-U当日上涨4.08%,收于69.84港元,总市值7908.98万港元。

CICC董事总经理林宁表示:“投资者可以通过这只ETF参与全球最大、流动性最强、最活跃的碳市场。同时,由于碳资产与其他资产的收益相关性较低,投资这只ETF是分散投资的绝佳选择。”

据相关产品资料显示,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建立于2005年,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2021年,欧洲碳排放配额成交额为6830亿欧元,约占全球碳排放成交额的90%。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基于“总量管制和交易”原则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HKEx交易产品主管罗博仁表示,香港市场碳期货ETF的推出,不仅为投资者以更便捷、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参与碳排放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香港ETF产品生态系统增添了活力。

投资者越来越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推动在香港上市的ESG ETF资产稳步增长。2021年相关产品市值增长84%至45亿港元,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逾三倍至4090万港元。

截至2022年2月底,在香港上市的交易所交易产品(etp,包括ETF和杠杆及反向产品)有157只,市值4235亿港元;2022年前两个月的日均成交额为89亿港元,较2021年的77亿港元增长15%。

东英基金经理王毅表示,资产管理行业越来越重视ESG。相信ESG也会成为香港ETF市场的热门话题,相关产品也会不断涌现。

发力区域碳交易中心

3月24日,HKEx宣布与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碳交易所”)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碳金融领域的合作机会,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

根据合作备忘录,未来双方将共同探索区域碳市场的深化发展,建立适用于大湾区的自愿减排机制,帮助该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的目标。此外,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就碳市场和碳金融开展交流,积极研究国际碳市场的规则、标准和路径,支持中国碳市场国际化。

广州碳交易所成立于2021年4月19日,是mainland China第五家期货交易所。定位于创新型、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和绿色发展。

事实上,HKEx与广州碳交易所的合作只是年碳市场发展规划中的一小步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拥有国际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香港特区对碳市场的发展有着更为宏大的规划。

今年3月,由HKEx和香港证监会牵头的绿色与可持续金融跨机构指导小组(以下简称“指导小组”)下属的碳市场专责小组对香港碳市场的发展机遇进行了初步评估,并计划从四个方面支持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

目前,大湾区试点碳排放交易市场只允许国际金融机构有限参与。然而,由于进入门槛和交易成本高,以及开设非居民银行账户和汇出交易利润的程序复杂,国际机构的参与有限。指导小组建议,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国际标准的倡导者、引导全球资金进入内地的推动者、监管体系稳定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香港发展成为国际高质量的自愿碳市场。

“碳交易是为低碳经济转型筹集资金的关键工具。在适当的监管支持下,香港与内地的紧密联系及其在大湾区的重要角色,将使香港能够把内地的碳产品和机会与世界其他地区联系起来。”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欧达礼(Ashley Alder)表示。

督导小组相信,香港市场可配合内地政策,透过与有关当局及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的建设,并加强与大湾区的合作。同时,可以探索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统一碳市场和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联系国际投资者,利用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强碳市场的发展。

方面的合作,使香港成为内地的离岸风险管理中心。此外,香港还可以肩负起更多角色,例如编制碳交易指数及开发以碳金融为主题的ETF产品。

“香港是区内领先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而香港交易所在推动共同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及提倡气候相关的金融披露标准中担当重要角色。作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双向资本流动的门户,香港将可助力全球资本持续提高参与中国内地的低碳经济转型。”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Nicolas Aguzin)说。

他还表示,将全力支持市场及社群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并期望继续与督导小组合作共同努力,建设有信誉的世界级可持续金融生态圈,包括探索发展自愿参与的碳市场。

香港证监会还将与港交所合作研究最合适香港特区的市场和监管模式,计划在咨询市场专家和相关部门后,制定详细路线图、落实计划及指示性时间表。

香港ESG市场快速发展

投资生态渐成形

过去几年,随着投资者对ESG的关注日渐增多,香港ESG市场整体已经得到快速发展。香港ESG基金规模稳步增长。根据香港证监会的数据,目前,香港市场上已经有超过100只以气候变化、环保、ESG或可持续发展为投资重点的基金获得认可,其中包括4只ETF产品。根据港交所数据,2021年,相关产品的市值增长84%至45亿港元,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则按年增长逾两倍至4090万港元。此外,去年申请成为认可ESG基金的数目已上升超过一倍,总资产规模已达1300亿美元。

香港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绿色、社会责任及可持续发展债券(GSS债券)增加至95只,集资额逾2800亿港元。2020年此数目为18只,集资额为670亿港元。

近年来,在国家监管部门、上市公司、评级公司以及投资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市场逐渐形成了包括投资理念、监管政策、信息披露、评体系和投资实践在内的完整的ESG投资生态。

自2012年港交所发布《ESG指引》以来,香港资本市场在ESG投资生态方面也有长足进步。根据GocLee发布的《2021-2022香港资本市场ESG白皮书》显示,港股于2013年开始进行2012年财务年度信息披露。首批披露ESG信息的港股共15家,其中7家独立刊发ESG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发布2020年财务年度报告的港股有2457家,其中披露ESG信息的公司共计2274家,占发布2020年财务年度公司数量比重达92.6%。

今年3月14日,港交所刊发《2021年上市委员会报告》,对上市企业的ESG表现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根据报告,公司治理方面,经修订后的《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条文已于2021年12月刊发,进一步提升香港上市发行人的企业管治标准,尤其是在企业文化、董事独立性及多元化方面。

现在的《上市规则》条文不再接受发行人董事会只有单一性别的成员,并要发行人制定达到董事会成员性别多元化的可量化目标及时间表。此外,修订后的版本还要求企业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须与年报同步刊发。

纪律处分权力及制裁方面,基于港交所于2021年7月修订的《上市规则》,扩大可作声誉制裁的范围,并确保可对更多个别人士作纪律处分。经修订的《上市规则》条文加强了联交所对个别人士的失当及违反《上市规则》的行为作出追究并施加适当制裁的权力。

在气候措施方面,港交所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小组(TCFD)的多个主要建议纳入了ESG汇报规定,并于2021年11月刊发了《气候信息披露指引》。

港交所上市委员会主席白礼仁表示:“今年,我们会检视现行的首次公开招股资格规定中,一些会令某些来自专业科技行业的申请人因未能通过相关资格测试而难以在主板上市集资的有关规定,例如未有盈利但需要资金进行研发的公司。我们亦会研究致力提升ESG标准及气候披露、优化首次公开招股价格发现程序的效率的相关建议,并刊发股份计划的咨询总结。”

栏目导读

三线收红,沪指站上3600点,芯片成市场焦点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

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

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

乌兰察布农商行因违规向单一客户超比例授信等被罚150万元

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

垃圾食品穷途末路,卫龙押宝IPO是苟延残喘?还是冒险一博?

  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

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警告

  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