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成绩单继续“亮眼”——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4%和9.6%。然而,制造业金融服务仍存在“堵点”。比如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企业“无用”的知识产权、中小企业股权过早稀释甚至融资困难,仍然是企业融资的“老大难”。
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我们将致力于培育生产新的独特产品的专业化和尖端企业,并在资金、人才和企业孵化平台发展方面为它们提供更多支持。
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
中长期资金是制造企业的“阵雨”。记者在多地调查时发现,为了降低信用风险,银行更愿意向企业发放短期贷款,比如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而短期贷款难以匹配制造企业的生产周期和还款周期,尤其是装备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投资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对中长期资金渴求。长期以来,“短贷长贷”现象普遍,不仅抬高了企业“再贷”和“倒贷”的成本,也加剧了企业预期的不稳定性。
“稳”本身就是最大的“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制造业中长期资金供应,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近30%,科研技术贷款增长28.9%。”中国国家主席郭树清说。
接下来,应该加强中长期资金的供给。记者获悉,2022年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银行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考核和约束,2022年将推动国有大型银行优化经济资本配置,向制造业倾斜,促进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持续快速增长。
此前,广东省已发出通知,敦促所有银行机构增加对制造业的信贷供应。其中“三个提高”值得关注: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提高先进制造业贷款在制造业贷款中的比重,提高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在制造业贷款中的比重。
“2022年,浙江省将力争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000亿元以上,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贷款结构来看,将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和制造业创新主体的金融支持;二是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贷担保;第三,加大制造业信贷投入。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提醒,在稳定信贷增量的同时,压降不能“一刀切”,应精准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如果企业处于产能过剩的制造业,银行要判断企业是否有先进的设备,产品是否适销对路,是否有市场竞争力,是否有暂时的困难但前景良好,避免盲目放贷、断贷、压贷。
记者调查发现,基层感受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温差”。多位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至今没有获得专利的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只看一样东西,就是企业的现金流能否覆盖每月的还款金额。“我不知道我的这笔贷款最后是不是因为我的多项专利被银行划入了他们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账户。”北京一家制造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说。
多家银行的业务人员也表示,银行在统计和上报数据时,确实存在“新瓶装旧酒”的不及时行为。更多的时候,银行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考核要求,在放贷的实际操作中,基本都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来授信。
就这样把板子打在银行身上是不公平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完整的配套生态环境,涉及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质押登记、处置和流通等多个环节。需要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财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多个部门的统筹和共同努力,单靠非银行是解决不了的。
“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真正落实。”某城商行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部负责人表示: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质押处置和流转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交易活跃度。一旦企业无法还款,便于银行进行处置工作;二是解除银行一线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良贷款容忍度;第三,丰富风险补偿渠道,用好贴息政策。
莫让知识产权成摆设
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还应注重中小企业发展对制造业的基础作用。“制造业领域有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企业、中企业、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制造业生态。我们应该努力维护和培育生态,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长肖亚庆表示。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今年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准备再培育3000家以上,带动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不断壮大。”肖亚庆说。
为了更加精准、有效地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已做出安排,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支持国家科技研究,更好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首先,从间接融资角度看,银行要创新服务机制和产品设计。“中国工商银行已设立专门机制,出台‘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门规划,全行组建了11家总行级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100家特色支行。”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说,同时,推出企业专属服务方案,如“专精特新贷”专项融资方案,希望能够全方位对接“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需求。截至2021年底,工行“专精特新”企业授信客户已超1.5万户,融资余额超1000亿元,增速超18%。
其次,股权融资不能“拖后腿”。银行信贷资金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有两方面益处,一是资金价格相对较低,二是避免了企业过早稀释股权。但随着企业逐步成长,股权融资需求会大幅上升,这时相关服务必须得跟上。“工行将积极推进投贷联动,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陈四清说。所谓“投贷联动”,是指商业银行加大与创投机构、私募机构合作,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并举,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业内人士建议,接下来,应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部署,在区域性股权市场推广设立“专精特新”专板,探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在新三板挂牌开辟绿色通道。(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