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蒲军智能和河源生物在上交所科技创新板挂牌上市。至此,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已达401家,初始募集资金总额超过5600亿元,总市值近5万亿元。
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上市公司,到2020年4月29日、2020年12月7日、2021年6月28日300家,再到今天突破400家,在科技创新板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支撑“硬技术”的示范效应持续显现,“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同时,投资者用“真金白银”对科创板的发展前景投下了信任票。今年以来,a股市场波动区间加大,但在市场调整时,投资者通过科技创新板、科技创新板ETF等指数基金不断加仓,份额逆市增长。
成长性持续向好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独树一帜。
数据显示,2021年,科技创新板整体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01家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184.34亿元,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929.09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近九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2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50%以上;近七成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家公司同比翻番。
同时,2022年部分科技创新板公司开局良好。3月8日晚间,SMIC首次披露的月度经营数据显示,今年1-2月,SMIC实现营业收入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9.1%。归母净利润为3.09亿美元,同比增长94.9%。
在SMIC的推动下,截至3月21日,14家科技创新板领先公司披露了2022年前两个月的经营数据,提前锁定了第一季度业绩。具体来看,兰琪科技、信义昌、华丰测控公司前两个月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翻番。大全能源、德科数控、孚能科技等公司披露的出货量、产销量等关键业务数据显示,产能扩张正在有序进行。上市时并未盈利的上海硅业、振华新材、贺辉光电公司也预告前两个月业务向好,亏损大幅收窄。
外资投资比例不断提高
科创板开板近三年来,国际投资者对科创板越来越感兴趣,科创板正在迅速进入国际投资者的“购物篮”。
一方面,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板新股发行。截至2021年11月底,已有38家外资机构参与科创板一级市场初步询价,其中成功配售29家,金额7.74亿元。战略配售方面,共有4家国际投资机构参与了6家科创板公司的战略配售,共计1.57亿股,金额44.84亿元。
另一方面,随着外资投资科技创新板渠道的进一步拓展,外资机构在二级市场的持股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月28日,外资在二级市场持股市值达到457亿元。其中,科技创新板有107家公司由外资机构持有,占公司总数的27%。平均每家公司有7个子外资机构,包括中国M在内的41家公司
具体来看,在401家科技创新板上市公司中,有118家公司入选“小巨人”榜单,37家公司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在业内人士看来,专精新异的“小巨人”聚集,凸显了科技创新板企业聚焦细分市场、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等科技属性,为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上市公司是现在时,后备军是将来时。目前,科技创新板有足够的专门从事特殊新产品的后备军。在工信部公布的2019-2021年三批“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截至2021年底,已有189家企业申请科创板,占总数的26.7%。其中,2021年受理的45家企业为“小巨人”企业,行业覆盖科技创新板六大行业,占2021年受理企业总数的25.4%。
此外,上市后,科技创新板企业继续加大研发力度。d投资。根据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总研发费用为1,000万美元。科技创新板公司d投资达到376.68亿元,同比增长40%。投资额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平均研发费用为100万元人民币。d投资强度13%,在所有a股板块中排名第一。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