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新能源迎“双碳”机遇 产业化突破障碍 任重道远

2021-12-27 11:36:00 来源:证券日报

2021年,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体系,成为重要战略指引。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a股新能源板块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风光储氢”等曲目正在BLACKPINK争抢出道。

据东方财富统计,截至12月24日,a股新能源板块指数年内累计上涨54.27%。分行业来看,风能板块指数上涨62.66%,光伏建筑一体化板块指数上涨47.74%,氢能板块指数上涨68.06%,储能板块指数上涨77.02%。

产业方面,作为落实“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各大能源央企率先响应并发布“十四五”新能源投资计划,标志着围绕新能源的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与此同时,各路资本加速入股,相关上市公司扩大生产项目,“跨界”玩家密集进入新能源细分赛道。

在期待“风光储氢”的同时,也要看到,风电、光伏发电的规模还很小,距离成为主要能源还很远。氢能和储能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新能源产业发展仍面临成本、技术等诸多挑战。

  政策暖风频吹

  风光氢储迎巨大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能源消费仍以化石能源为主。由于资源和电站的限制,水电、核电等传统非化石能源的建设将逐渐放缓。未来,新能源将从“补充能源”向“主力能源”转变,风电、光伏将是主力军。

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2021年风电、光伏发电占全社会的比重将达到11%左右,2025年这一比重将达到16.5%左右。征求意见稿还明确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任务,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虽然目前光伏、风电装机量相当大,但发电量并不多,这与“看天吃饭”的发电性质有关。未来要提高发电比重,必须大幅提高装机比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告诉记者。

光伏、风电上下游产业链由此迎来巨大发展空间。今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在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方面,将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DC配电、灵活用电于一体的“蓄光、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市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和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

氢能作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是实现“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也是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氢能、储能等几个科技和产业转型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规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据记者了解,深圳、北京、河北、四川等地均出台了氢能整体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广东、重庆、浙江、河南等地在氢燃料汽车细分领域出台了特殊政策。业内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

目前,随着央企“十四五”规划的公布,各大能源电力央企的新能源投资计划也逐渐清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中旬,能源电力央企17家,包括“三桶油”、中国通用核电公司、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等。已公布“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计划,预计到2025年将实现装机容量6.7亿千瓦。

传统石化能源巨头正在摆脱“卖油人”的称号。003010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中国石化正在大力发展光伏、充换电等新能源服务,加快向“油、气、氢、电服务”一体化能源服务提供商转型。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建成氢加气站38座,充换电站1000座,分布式光伏电站1000座。

今年4月,中石油重组业务部门,将新能源与油气“并列”。10月19日,中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在江苏全线投产,公司表示将积极探索“风力发电油气产业”“风力发电天然气发电”“风力发电海水制氢”“风力发电海洋牧场”等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电力巨头也在加速。12月7日,中国华电子公司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引入中国人寿、中国国鑫、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13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150亿元,主要用于风电、光伏项目的开发建设和新能源业务的发展。

中国华电表示,力争到2025年占集团非化石能源装机50%,在五大能源央企中率先发布二氧化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新能源装机7500万千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央企甚至率先完成了“十四五”规划。

部分目标。比如国家电投原计划到2025年实现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0%,而截至2021年11月30日,该目标已经达成。目前,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超过1.9亿千瓦,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超38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75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1亿千瓦。

对此,祁海珅认为,我国能源消费转型时代已经来临,在这个关键转折点上,传统能源企业包括燃煤火力发电企业要发挥能源结构转型主力军作用,积极拓展新能源发电、储能、抽水蓄能等绿色低碳能源产业,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

  新能源赛道扩产融资潮涌起

  “跨界”玩家入局抢食盛宴

A股市场上,新能源赛道更是异常火热,相关上市公司纷纷按下扩产启动键,从而加速上市公司融资潮来袭。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4日,A股年内至少有92家风光氢储概念上市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募资额超过2293亿元。一些新能源上市公司甚至连续两年发布定增预案。以风电龙头明阳智能为例,58.03亿元的定增募资在2020年11月份结束,2021年4月底,公司再次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20亿元。而此定增预案落地不到两周后,公司又宣布拟投资30亿元进军光伏产业。

巨大的“蛋糕”也吸引了不少“跨界”玩家,许多上市公司重金押注新能源细分赛道,譬如晶硅、光伏组件、氢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

比如“苹果供应链”明星企业蓝思科技,在2021年11月份,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南蓝思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光伏玻璃产品、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光伏发电项目等业务,注册资本10亿元。

蓝思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军光伏领域是公司多年对于玻璃制造、制程关键工艺积累的结果,是在镀膜、化学强化等后段工艺方面扎实功底的必然,是公司底蕴与客户产品升级需求相匹配结出的果实,在顺利进入光伏玻璃领域之后,公司将向上游原片生产制备延拓。”

同时,上游硅料价格持续上涨态势也吸引了双良节能、京运通、上机数控、青海高景等行业背景各异的上市公司入局晶硅领域。

以双良节能为例,公司原主业为节能节水系统和光伏多晶硅还原炉业务,2021年初开始着手拓展单晶硅片业务。今年上半年,公司在包头地区开展大规模光伏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投资建设。据悉,项目一期总投资70亿元,将建成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项目。

航禹能源执行董事丁文磊告诉记者,“终端由于光伏装机市场需求扩大,带动上游原材料扩张,因此各大企业纷纷入局,进行大规模产能扩张。”

  新能源“唱主角”

  仍有长路要走

从产业面到资本市场,新能源赛道均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那么离新能源产业大规模落地还有多长的路要走?一位不愿具名的风电专家对记者表示,“一方面,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不稳定性等天然特点,若大规模接入将会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近两年风电、光伏发电项目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以确保其发展规模有序扩大。”

“虽然海上风电具有资源优异、分布集中等特点,但在建设、输电条件方面相较陆上风电难度更大,工程造价约为其一倍。”在上述人士看来,要构建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规模化提升新能源装机。

同样在光伏方面,由于今年以来光伏供应链价格普遍上涨抑制了终端需求,导致光伏新增装机总体数量不及预期。

“上游硅料价格从去年的60元左右最高涨到了今年的260元,从而抑制了终端电站投资商的投资热情。”丁文磊告诉记者,“四季度本来是传统光伏安装旺季,但是十月份假期以后,光伏组件一次性涨幅达到15%,导致四季度传统的抢装潮没有出现。”

风光发电的不稳定性、电网的远距离运输等均对储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风光发电主要采用电化学储能方式,受技术、化学材料等因素影响,储能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虽然国家要求新能源项目“强配”储能,但受制于成本,很多项目配备的储能远远不够。

此外,安全问题也是制约储能产业发展的又一大因素。今年4月份,北京大红门一储能电站发生起火爆炸事故,根据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起火直接原因系磷酸铁锂电池发生短路故障,引发电池热失控起火。林伯强表示,“安全问题的实质其实还是成本问题。”

风光发电的高成本还制约着氢能的发展。目前,各地氢能项目纷纷将“绿氢”(不含碳排放制氢)作为发展首选,因为通过电解水制取氢气的过程没有碳排放产生,最符合当前减碳要求。而电解水制氢最重要的成本在于电费,用电的成本决定了氢气的成本。

“只有在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十分便宜的前提下,氢能才能在新能源发展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林伯强表示,虽然目前社会各方都在布局氢能,但距离氢能真正商业化落地还需要一段时间。

在终端消费上,记者近日实地走访了位于北京市南部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这里聚集了国内先进的氢能应用全产业链企业群,还拥有一座号称全球最大的加氢站——海珀尔加氢站。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加氢站尚处于测试阶段。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加氢的价格为50元/公斤,500元的氢气可跑300公里至350公里,换算下来,每公里的单位成本还是比汽油车贵不少。

此外,“氢气主要以高压气态、低温液态等方式存储和运输,这种危化品的属性也制约着‘制氢-加氢一体化’发展”,祁海坤表示,这可以借鉴“三桶油”的化工能源生产和管理经验以及供应链安全稳定供应的强项。

谈及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原统计信息部主任薛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价格体系要顺畅,不能像今年煤炭价格一样非理性上涨,要考虑建设过程中的节奏,新能源投资成本高,需要一个有序推进的过程。电力市场应该充分开放,让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投资。此外,电网的智能化、大数据化应该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在大数据创新方面,需要国家给予大力支持;在电力设备产业方面,需要继续加强技术攻关。(证券日报)

栏目导读

三线收红,沪指站上3600点,芯片成市场焦点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

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

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

乌兰察布农商行因违规向单一客户超比例授信等被罚150万元

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

垃圾食品穷途末路,卫龙押宝IPO是苟延残喘?还是冒险一博?

  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

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警告

  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