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新规过渡期的结束 意味着资产管理机构的转型将“坐等”

2021-12-13 16:53:0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新规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根据监管要求,2021年是资产管理新规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资产管理行业,从资管新规出台时的诸多“惊喜”,到整改过渡期阶段的逐步适应,再到过渡期延长一年为行业提供足够的回旋余地,资管新规不再是高悬在资管行业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指引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行业机构深化资产管理的“灯塔”。

在资管新规的转型期,行业见证了各机构、各业务的突破路径,其中多数是“壮士”果断的“断腕”。在此期间,机构与投资者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内部自然存在博弈,但总体来看,新资产管理条例的过渡期正在顺利结束。

  “冲刺”转型

郭盛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资产管理新规的主要原则是打破公正交易、走渠道、走非标准。证券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曾经是渠道业务的主要载体,渠道和非标业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券商私募业务8.8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2.6万亿元。与2016年峰值相比,两者分别下降50%和76%,降幅超过银行理财和信托。

郭盛证券指出,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基金子账户正在加速压降,预计年底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占比将降至50%以下。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和基金子账户在2013-2016年快速增长,并达到峰值。随着监管约束的加强,渠道优势丧失,部分业务回归信托,2017年以来规模不断下滑。今年规模下降加速。截至6月,定向资产管理计划降至5.2万亿元,较峰值减少10.4万亿元,降幅达56%。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占比从2014年的91%下降到62%,预计今年年底将下降到47%。10月基金子账户规模同比下降29%,占全行业的15%。

公开数据显示,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是资产管理新规下转型压力较大、转型速度较快的资产管理机构。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转型生效日为统计口径,截至12月3日,今年基金转型数量(合并股,下同)达到172只,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基金转型次数连续四年保持在150次以上。发现今年以来,基金转型类中的大型资产管理基金和分级基金转型成为重点,其中大型资产管理基金转型73只,分级基金转型66只,共计139只。

其中,大型资产管理产品的转型是新资产管理条例带来的直接结果之一。部分头部券商资产管理产品的转型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意义。比如国泰君安资产管理官网近日披露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准予国泰君安君得盛债券型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注册的批复》和《关于准予国泰君安君得惠中债1-3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变更注册的批复》。文件显示,国泰君安君德胜债券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国泰君安君德胜钟会债券1-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指数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自2021年12月7日起变更为国泰君安君德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国泰君安中证债券1-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此外,在银行融资方面,数据显示,11月以来,多家银行发布了关于提前终止融资产品的公告。与此同时,净值型产品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银行登记托管中心近日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市场数据显示,净值型产品规模稳步增长,占比86.56%,较去年同期增长26.08个百分点。

信托方面,根据中国受托人协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信托业托管资产余额为20.44万亿元,较二季度末下降0.94%,较2017年四季度峰值下降22.11%。据业内人士透露,信托的大规模整改已基本完成。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最近信托资产的规模变化逐渐趋于稳定。

  多方“调适”

不仅在产品转型上,资产管理机构方面也在进行各种“调整”,以符合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其中,基金子公司的变化可谓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天翻地覆”。

发现基金子公司近年来频频陷入困境,赎回危机、产品终止的消息层出不穷。“基金子公司长期以来单纯依赖渠道业务,一直未能增长匹配的资产管理能力。当行业蓬勃发展时,渠道业务让基金子公司赚了很多钱。此外,子公司的一般机制比较灵活,大部分高管都有相应的股权,这在操作上就更激进了,很难有长远之心。”上海一家基金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该基金子公司副总经理认为,即使不是因为资管新规的到来,行业原有模式也即将进入高风险期,资管新规的落地对基金子公司业务来说是一次及时的“拆弹”。据郭盛证券统计,2016年基金分账业务规模达7.5万亿元。2016年监管加强了对基金子公司净资本的限制,基金子公司渠道优势丧失,渠道业务回归信托,专户业务规模持续下滑。截至2021年10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16.7万亿元,基金子公司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规模为2.6万亿元,占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总量的15%.3%。从增速来看,基金子公司专户规模环比在2016年四季度转负,同比增速在2017年二季度转负,今年二三季度降幅扩大,10月同比减少29.1%。

作为资产管理机构,这样的规模断崖式下跌,带来了全面“收缩”的结果。中国证券报记者从一家基金子公司的基金经理处了解到,今年以来,公司已经全面缩减编制,降低成本。“之前主要是针对销售、市场、行政等中后台部门,现在开始进行投研团队的精简和升级,提出的原因是聚焦优势领域,主要还是因为管理规模无法支撑这样大体量支出。”这位基金经理表示,收缩与精简之路,并没有那么平坦。有不少基金子公司出现人事上的纠纷,甚至有诉诸法律的情况出现。

在券商、银行和信托等相对大型的机构,在“调适”上的压力则相对较小。以国泰君安资管为例,资料显示,准备拓展公募业务以来,国泰君安资管接连从投研体系建设、人才引进、产品革新等层面进行体系升级。同时,公司也对公募业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一方面通过深入研究硬科技、新能源、新消费等新兴赛道的发展逻辑,投资助力高成长性的优秀企业发展,通过参与中国经济未来最核心的新兴产业赛道,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更持续、更多元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在量化、FOF、REITs等领域打出品牌,共同打造洞察中国创新未来的公募产品系列,帮助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红利,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整装再出发

资管新规指明的规范化发展之路,虽然让部分机构转型甚至是生存压力显现,但面对旺盛的居民理财需求,资管新规规范下的资产管理行业,已经秣马厉兵,整装出发。

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张锐撰文指出,“资管新规”将对未来资管市场释放更大的重塑与再造能量。第一,表外业务外延扩张将被精细化运作所替代,资管机构以钱炒钱的操作难以施展,决定胜出的关键除了产品收益外,更有与之紧密关联的优质资产发现与甄别能力、企业与品牌知名度、团队研发创新能力等。第二,资管机构回归主业,聚焦“专而特”,既要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进行深耕,也要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加强产品精准定制与个性化设计,开展差异化竞争。第三,以市值法取代摊余成本法将是接下来资管行业资产估值的一大变化。未来资管产品的净值波动将成常态,只赚不亏的资管产品不会再有。

而在资产管理行业中,旺盛的居民理财需求正在寻找多种多样的满足方式,规范化发展的资管机构和资管产品更是当仁不让。以今年以来火爆的“固收+”产品为例,成为公募基金行业承接投资者需求的一大动作。

资料显示,作为固收升级版的“固收+”产品,以中长期稳健收益为目标,以债券等相对稳健的资产为底仓,以少量仓位配置股票或可转债来增强收益。从投资范围来看,“固收+”产品可以投资债券和股票等多类资产,相比于纯债券或者货币基金,具备收益和灵活性较高的优势。

“今年,‘固收+’产品的火爆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一方面,得益于今年的市场波动,大家对于‘固收+’产品给予了更多关注;更深层的则是市场对于‘固收+’这类收益稳定、低风险、波动小、给予客户良好感受的产品的根本需求。机构端,保险、养老金、年金等对这类产品有着巨大需求;零售端,随着银行理财、信托产品转型,这类客户的需求也需要‘固收+’产品进行对接。”招商基金常务副总经理钟文岳日前表示。

“在资产管理行业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有更多的机构沿着规范化道路继续前进。我们看到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更加坚决、资管机构践行规范发展也更加自觉,投资者对于规范的资管机构和资产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行业的良性生态正在形成。”前述基金子公司副总经理表示。

栏目导读

三线收红,沪指站上3600点,芯片成市场焦点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

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

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

乌兰察布农商行因违规向单一客户超比例授信等被罚150万元

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

垃圾食品穷途末路,卫龙押宝IPO是苟延残喘?还是冒险一博?

  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

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警告

  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