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梳理了2020年11月和12月成立的489只基金的相关数据(不同份额分别计算),发现这些新基金的表现差异较大。
数据显示,截至12月1日,这489只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6.66%。其中,成立以来回报率最高的产品是信达澳洲循环动力。这第二只新基金是去年12月30日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目前收益率为77.99%。榜单末尾还有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成立于去年12月11日,成立以来收益率为-20.41%。
分类来看,36只普通股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12.77%;60只偏股混合型次新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20%;17只灵活配置次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0.31%;自83只偏债混合型次新基金成立以来,它们的平均收益率为5.21%。此外,27只混合型债券二级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6.53%,26只被动指数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10.15%。10只混合型fof(基金中的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率为7.81%。
虽然这些不同类型的次新基金有不同的表现,但总的来说,这些次新基金在一岁时就已经为投资者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这种分化也不容忽视。具体来看,在489只次新基金中,有385只基金实现了正回报,而104只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呈现“负值”。
投资者去留不一
除了业绩的分化,这些次新基金背后还有更复杂的情况,尤其是在投资者去留问题上,部分次新基金遭遇了尴尬的一幕。
以收入榜排名第一的信达澳银循环动力为例。该基金成立时的份额约为5.65亿份。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最新基金份额约为5.85亿份,实现小幅增长。进一步细化,今年一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5.42亿,二季度末降至3.14亿。也就是说,新基金开通后,就开启了赎回,经历了规模下降、规模回归的过程。
那么,收益榜垫底的基金会不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呢?公告显示,这只新基金当时提前结束了募集,成立时规模为77.86亿份。今年一季度末有74.91亿份,二季度末基金份额变成64.96亿份,三季度末有57.55亿份。换句话说,在业绩吃紧的同时,基金份额缩水了近30%。
另一只成立以来回报率为个位数的基金产品,规模亏损更为明显。公告显示,该基金去年12月14日成立时的份额约为4.76亿份。今年第一季度末,它缩水至2.58亿册。第二季度末,进一步缩水至1.52亿册。到第三季度末,只剩下1.18亿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基金缩水了约75%。
业界反思
回过头来看,发现这些年满一岁的新基金,都是在公募基金发行热的同时成立的。一年之后,不仅业绩分化较大,基金份额也在快速萎缩,引发了基金行业公募化的反思。
“一方面,思考公募基金把握市场趋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思考公募基金对新规模的态度。”基金公司公募总经理表示。在他看来,一方面,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多数基金公司显然没有能力为投资者找到合适的时机,导致投资者在不利的时候被吸引。另一方面,在行业规模排名的压力下,基金公司未能平衡新的规模,甚至有基金公司基于“规模第一”的理念,极力推动新基金的发行。此外,一些基金公司的客户陪伴措施明显无效。基金净值调整回来后,他们没能留住投资者,错过了后期收复失地的机会。
在投资方面,这种新资金的涌入带来的不良后果的感觉更强烈。“当时,市场在某些领域已经处于兴奋状态。现有的基金回报大多不错,所以投资者简单线性外推这样的表现,但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基金经理也简单地把投资方法用于新基金,也犯了静态解读和应对市场变化的错误。虽然买家自负,但公募基金作为代客理财的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一些基金经理对此进行了反思。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