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5个百分点。其中,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贷款分别为6.98和2.91万亿元,占绿色贷款的66.9%。
下一步,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仍是金融政策的重中之重。近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集中发声释放信号,记者获悉,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不断强化碳市场功能,推动碳定价机制建立、完善和高效运行。此外,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碳减排支持工具正在逐步逼近。
绿色金融保持高速增长
“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将向绿色产业提供不低于1万亿元的金融支持,实现绿色信贷占比逐年提升。”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建东10月29日在天府金融论坛上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银行还将加快调整行业信贷结构,加强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平衡管控,加大对减排技术升级换代、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电灵活转型等绿色项目的信贷支持。
目前,金融机构正在加快绿色信贷布局。最新披露的银行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1.6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8%,高于全行贷款增速15.4个百分点。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467.43亿元,较年初增长23.42%。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三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比上季末高1.4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6.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2.74万亿元。其中,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贷款分别为6.98和2.91万亿元,占绿色贷款的66.9%。用途方面,基础设施绿色升级产业贷款余额6.99万亿元,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3.79万亿元,同比增长25.7%和22.8%。
与此同时,绿色债券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创新品种不断涌现。根据Flush iFind数据,自今年2月发行首只碳中和债券以来,截至10月31日,年内共发行碳中和债券188只,总发行规模1786.4亿元。中国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华能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三峡集团、国家电网等多家能源国企已发行碳中和债券。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绿色金融资产质量总体良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近日透露,我国绿色贷款不良率低于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平均值,不存在绿色债券违约案例。
监管部门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仍是后续金融政策的“重头戏”。半个月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集中发声,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在政策的支持下,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打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军表示,碳中和预计在未来30年带来超过180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将为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机。据德意志银行预测,2060年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增至100万亿元,发展空间巨大。
碳减排的配套工具已逐步接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21金融街论坛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大会上表示,央行正在研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清洁能源发展,强化整体能源供给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透露,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加码”和支持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投资建设,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从而提升整体能源供给能力。为确保准确性,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三个关键领域: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为保证直接性,碳减排支持工具采用先贷后贷的直接机制。
应持续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多渠道满足绿色金融发展需求。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任涛表示,目前我国绿色产业投融资规模快速增长,绝对规模目前相当可观,在品种上也逐渐丰富,包括绿色债券(含碳中和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信托等。同时,一些地方试点机制初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以政策性资金为主,市场化资金占比相对较低)、有效资金供给不足等现实困难。
光大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也认为,由于节能环保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担保和抵押物相对不足,且部分项目具有建设期长、投资额大等特点,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相关业务仍较为谨慎。
对此任涛建议,可以在前期将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纳入货币政策操作的合格担保范围基础上,通过提高绿色信贷不良容忍度、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试点、提供优惠利率等政策工具以及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激励金融机构为碳减排提供资金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投向绿色产业。
刘坚东认为,商业银行既可以通过信贷等间接金融工具,将资金投向绿色低碳行业,也可以通过资本市场、风险投资等直接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低碳行业,还可以运用资源配置等手段,依据项目的碳强度和颜色进行差异化定价,提升高碳行业资金成本,引导社会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流向绿色低碳行业,通过多种金融工具将风险和收益在不同时期、不同风险偏好者之间重新分配。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