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轮问询中,上市公司被联交所要求重写招股书中的部分章节,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并非如此。仅今年9月,科创板3家企业的招股书就被监管部门否决,其中2家被要求重写“业务与技术”章节,1家被要求重写“营业收入分析”和“营业成本分析”相关章节。
众所周知,招股书是IPO申请材料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能够客观呈现公司的经营战略、业务结构、财务状况、竞争格局等。它对于投资者来说相当于上市公司的“履历”,是投资者了解公司、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监管部门对招股书都有明确要求,即必须充分披露可能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的重要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行文要简洁、清晰、严谨、客观。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总有一些公司的招股书敷衍了事,潦草。部分内容冗余、不一致;有些语言很难懂,晦涩难懂;有的路过核心内容,主营业务描述不清,收入结构轻描淡写。不仅投资者感到困惑,就连专业审计人员也表示“充满问号”。
最基本的“上市简历”,为什么会被一些企业和中介鼓捣出来?一方面,有些企业本身可能达不到上市要求,会侥幸蒙混过关,回避关键问题,掩盖一些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反映出一些企业和中介机构对市场、法律、规则和投资者缺乏起码的敬畏。
监管部门改写了不合格的招股书,警告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以敷衍的方式谋求上市既不可取,也不可能。注册制下,企业对合规风险控制能力和信息披露质量要求更高。如果企业一味敷衍了事、弄虚作假,只会让上市之路更加艰难,并不利于其长远发展。一个连自己的业务都解释不清楚的企业,如何才能赢得监管部门的信任和投资者的支持?
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守门人”,其职责是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诚信经营、保护投资者权益。中介机构不严格,在核查过程中未及时发现招股说明书中的问题,属于未尽职尽责的表现,反映其执业水平有待提高;如果中介机构配合企业打假,就是职业道德的丧失,应该严惩。
近年来,监管部门多次表示,要严格关闭“入口”,收紧中介机构的责任。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将监管前移至辅导,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防止企业“带病突破壁垒”。如果企业和中介机构仍然对上市漫不经心、敷衍了事,恐怕未来面临的不仅仅是重写招股书这一件简单的事情。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