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能紧缺、产业链重构的形势下,上半年a股半导体公司表现亮眼。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截至8月27日,已披露半年度业绩的66家公司(标准为申万实业新)中,有37家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翻番,其中90%实现同比增长。
更重要的是,半年报显示,很多公司在半导体设备、材料等多个领域的研发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半导体产业有能力供应全球近一半的国内市场。中国企业一旦进入客户供应链,未来一两年将拥有巨大的市场和增长空间,这将使中国半导体行业更加繁荣,产能更加紧张。
半年报业绩最高增长近35倍
半导体公司上半年业绩如何?性能处处翻倍,最佳性能提升近35倍。
景峰名苑已经成为芯片行业的顶级表现。半年报显示,景峰名苑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177.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3456.99%。剔除公司各期股权激励带来的股份支付费用,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770.04%。在同一LED芯片赛道,明微电子上半年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倍。
景峰名苑披露,公司行业下游需求旺盛,公司产品整体销量同比增长89.37%;单价提升后,公司产品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25.03%提升至46.76%。明微电子披露,上半年销售额为11.41亿,同比增长107.39%。
由于产能短缺和产品价格上涨,功率半导体公司表现亮眼。上半年,兰斯微实现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13.07倍;富满电子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增长11.9倍;新洁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215.29%;华润微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增长164.86%。
半导体设计公司是业绩增长的主力军。陈静、普然、恒轩科技、国科、富汉威、乐心科技、卓胜威、瑞新威、全志科技、艾薇电子、韦尔、新鹏威、紫光国威、赵一创新、立信威等公司上半年业绩均实现翻番。
一些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公司也实现了大幅增长。作为涂胶和开发设备的龙头,新源微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07万元,同比增长464.05%。蚀刻设备龙头中伟公司上半年净利润3.97亿元,同比增长233.17%。大硅片龙头上海硅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227.48%。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与2019年上半年相比,大多数半导体公司的业绩也实现了大幅增长。
研发进展更喜人
与业绩相比,部分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的R&D进度、业绩和订单更为喜人。
光刻胶是晶圆制造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备受市场关注。
同程新材在半年报中披露,公司上半年新增的10款光刻胶产品收到长江存储、SMIC北方、广州心悦、厦门兰斯纪可等客户订单(兰斯微补贴。而且,景瑞电气材料已经开始研发ArF高端光刻胶。公司半年报披露,紫外负性光刻胶、宽光谱正胶、部分G线等高端产品已供应市场数十年;近几年向SMIC供应了一线光刻胶;高端KrF(248)光刻胶已进入客户测试阶段。
作为a股市场最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公司之一,中伟公司披露,其CCP(电容耦合等离子体)电容高能等离子体刻蚀机已在5 nm器件上量产,并在5 nm以下器件的试制上实现突破。公司开发了小于5纳米的刻蚀设备,用于加工几个关键步骤,并获得了行业领先客户的批量订单。
今年上半年,中伟公司新签订单达18.89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0%,部分Mini-LED MOCVD设备订单已进入最后签约阶段。
在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硅片占所有材料的近37%,这也是我国半导体行业的缺点之一。上海硅产业不仅上半年扭亏为盈,还明确提出了年底前30万片/月的产能目标(目前为25万片/月)。技术上,公司实现了14nm及以上300mm大硅片的逻辑技术和3D存储技术的全覆盖和大规模销售,客户方面实现了国内主要芯片厂商的全覆盖。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半年a股半导体公司取得的进展,意味着中国半导体已经开始具备供应本土市场的能力,相关公司有望进入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中国半导体市场占全球市场近50%。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