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品牌被罚 “紧箍咒”下日化产品乱象难禁
化妆品新规实施半年后,化妆品品牌似乎还没有适应新规。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淘宝等电商平台,如资生堂、欧莱雅、丸美等企业产品,进行了“修复、祛痘、祛斑、滋养”的宣传,但未提供功效评价报告。
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祛痘”“滋补”的宣传可以吸引消费者购买,与违法成本几十万元相比,功效宣传的利润更高,这也是部分企业执着于类似功能宣传的原因之一。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化妆品企业的宣传和发展将逐步走向规范化。
多品牌涉嫌违规宣传
宣传“祛痘”等功能,但无法提供相关评价报告,欧莱雅、资生堂等品牌涉嫌违规。
在欧莱雅官方旗舰店,一款“欧莱雅积雪草微精华液”宣称“皮肤紧致透亮,能修复8大部位”,另一款“欧莱雅嫩肤乳液爽肤水”宣称“能抗皱纹、淡化皱纹”。以上两个产品详情页也没有标注功效评价数据或报告。据该店客服人员介绍,这种举报并不是对外的,之所以宣传产品,主要是因为产品中所含的成分具有相应的功能。
同样,资生堂官方旗舰店的一款红色蜜露精华水和一款小钢炮眼霜,都自称“清透、修护肌肤”、“提拉紧致、修护眼睛”,产品详情页也没有注明功效评价报告的相关信息。当被问及是否有相关功效评价报告时,该店客服人员没有正面回应,只说“问题超出回复范围”。
丸美旗舰店销售“丸美弹力蛋白紧致霜”和“丸美弹力蛋白紧致液”两款产品,宣传“抗皱修护淡化细纹”的功能。产品详情页面仍未注明疗效评价报告及相关疗效来源数据。
针对上述情况,欧莱雅相关负责人今日对记者表示,欧莱雅所有产品的功效宣称都有佐证材料。“法律法规对功效检测报告有具体要求和实施日期。今后需要在监管部门网站上公示报告摘要,但仍处于法规过渡期,尚未达到法规规定的公示时间。我们将参考条例的要求。”截至发稿时,资生堂和丸美均未回复是否有评估报告。
中国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会长陈表示,化妆品在进行相应功效宣传时,必须提供相应的功效评价报告或数据。如果不能提供,相关功效宣传是不合法的。
化妆品宣传戴上 “紧箍咒”
根据2021年1月1日实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第22条,化妆品功效的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专门网站上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件摘要、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数据,接受社会监督。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规定,化妆品注册人和申报人可以根据化妆品功效声称评价项目的要求,自行或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评价机构进行化妆品功效声称评价。根据评价结论,编制并发布产品功效的索赔依据摘要。
近年来,许多品牌因功效推广出现问题而受到处罚。近日,林清轩的“林清轩山茶花时光修护洁面膏120g”、“林清轩山茶花修护亮色精华30ml”等产品被打出“有效修护肌肤”等用语的广告,因为该产品中的“清轩提取物”成分具有修护肌肤屏障的功效,但肌肤屏障与肌肤不一样,功能表述不准确、不清晰、不可理解,因此被罚款3万元。欧莱雅子公司Biotherm也因使用“皮肤看起来像新生命”、“亮化的力量来自生命源泉的精华”、“每个人都见证了八天奇迹”等字眼被罚款20万元。同样,P&G最近也因其产品舒肤佳在没有充分科学证明的情况下被贴上“去除99%细菌”的突出标签而被罚款20万元。
北京商报记者今日发现,P&G子公司舒福佳仍未修改“去除99%细菌”的宣传用语。对此,舒芙佳品牌相关负责人今日对北京商报表示,舒芙佳产品上市前经过了大量严格的检测,产品安全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经国家认证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产品功效进行科学检测,并出具相关功效检测报告。“我们正在积极与相关部门就此次处罚事件进行沟通。肥皂不属于化妆品范畴。我们一直积极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功效评价报告进行必要的审核。”舒芙佳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
针对虚假广告的处罚,欧莱雅相关负责人认为,索赔的性质非常主观,处理投诉举报案件复杂很多。“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严格审核。”
利益驱动
功效护肤正在成为一种趋势。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19年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为332亿元,占整体护肤品市场的13.6%。预计到2024年,我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010亿元,占整体护肤品市场的22.9%。届时,皮肤科级和功能性强的护肤品占比将超过75%,并有助于大幅度提升。
根据Mintel的最新研究,高达74%的中国城市消费者特别关注“具有特定功效的成分”,而65%的人表示会对这些成分的功效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关注美容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成分信息的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者中,绝大多数(97%)都认为,了解哪种成分适合自己的皮肤需求很重要。
深圳思奇艺公司CEO吴昊认为,功效护肤市场正在扩大,部分品牌认为有利可图,提升产品功效。“如果产品仅只是护肤、清洁等功能,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但通过对抗皱、抗衰老、祛痘等功效宣传,突出产品的差异化卖点,就可以吸引到消费者,这也是部分品牌冒着可能被处罚的风险进行违规宣传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从市场在售的化妆品情况来看,部分品牌功效性化妆品在详情页明确标注了产品功效评估报告的数据情况,部分品牌的产品却只字不提。在业内人士看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跟功效评估报告高成本有关。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的化妆品功效评估检测报告价格在10万-15万元起步。第三方检测机构复旦复达检测研究院相关人员表示,用于备案的化妆品功效评估报告需要受检的志愿者人数在10-20名左右,周期大概一个月左右。10名左右志愿者接受试验的检测报告10万元起步,20名志愿者的价格15万元起步,受检志愿者人数越多价格越贵。
伍岱麒表示,虚假宣传一直是行业顽疾,自新法规出台落地,行业监管不断收紧,外资大牌也并非法外之地。从近半年情况可以看出,国家监管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化妆品行业也将趋于健康发展。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