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百川傅颖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115430元/吨,单日上涨11000元/吨,为今年以来单日涨幅最大。锂价上涨带动相关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截至8月24日收盘,17家含锂资源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平均股价累计上涨213%(不含盐湖股份)。在“盐湖提锂”理念的加持下,曾经的“亏损之王”盐湖股份有限公司最近突破了此前的高点,市值达到了2330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上游锂资源成为市场“热点”,拥有资源就是“王道”。作为锂资源的最大消费国,中国未来的锂产能增加主要依赖盐湖资源,“盐湖提锂”概念股受到市场追捧。惊人的市盈率取决于长期的生产能力,但未来的实际生产情况受到技术、资源禀赋等因素的考验,仍存在诸多变数。据业内人士透露,最快2023年就能知道谁是“裸泳者”。
锂资源价格持续上涨时,CATL(当代安普瑞斯科技有限公司)于7月29日携钠离子电池登场。钠资源廉价且分布广泛,为加速工业化带来了机遇。对于这一变量,CICC研究报告认为,短期来看,钠电池对锂需求的影响有限,不会改变2021年至2025年锂供需紧缺的行业趋势。长期来看,钠电池倾向于锂电池的差异化补充,不改变电池领域锂需求的刚性。
“家里有矿”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高景气度,“锂走遍全球”的口头禅体现了市场对锂资源的追求。
仍处于“盐湖提锂”试点阶段的西藏城头,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322.93%。西藏城投不是个案。截至8月24日收盘,17家含锂资源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平均股价上涨213%(不含盐湖股份)。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锂矿指数上涨了212.89%。
机构投资者也跟着“喝汤”。长期研究新能源发展,并在今年年初押注锂电池产业链资源和核心技术的荣虎投资董事长王庆华表示,他管理的一款产品在7月份不调整仓位的情况下上涨了50%,前7个月累计涨幅超过98%。
火热的二级市场背后,锂矿和锂盐价格上涨是驱动力。上海有色金属网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锂辉石精矿报均价890美元/吨,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13.17%。锂盐中,碳酸锂均价报10.25万元/吨,今年上涨99.03%;氢氧化锂报11.55万元/吨,同比增长135.71%。
有“家里有我”的公司业绩亮眼。上半年,赣锋锂业预计实现净利润8亿至12亿元,同比增长411.23%至666.85%。天齐锂业将上半年业绩区间修正为7800万元至1.16亿元,去年同期亏损6.97亿元。西藏矿业上半年预盈3600万元至5400万元,去年同期亏损3209.53万元。对于亏损和大幅预增,上述公司均表示受益于锂盐产品价格上涨。
锂资源上市公司也下大力气“扫货”。今年以来,赣锋锂业先后布局青海省柴达木一里坪锂盐湖、阿根廷两个盐湖、非洲马里沟板层锂辉石矿,总收购金额超过41亿元。
一些上市公司正在四处寻找合适的锂资源。盛鑫锂业可以重点找矿项目。扫描电镜显示
面对今年火热的市场,邓深有感触:“以前公司需要向下游销售产品。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下游抢货严重,一些有实力的企业甚至通过预付货款锁定货源。”
全球需求共振
“三年前大家都在犹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但现在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方向和轨道。”邓直言,作为锂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从政策驱动向产品驱动的过渡阶段。新能源汽车在性能和经济性上并不逊色于燃油车。国家鼓励发展绿色经济,万亿元市场蓄势待发。
中国、欧盟和美国也制定了发展计划,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0%左右。欧盟最近提出“适合55岁”的立法改革,要求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1年减少55%。根据其计划,有分析师预测,2030年欧盟纯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60%。在美国,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占50%。
面对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共振,锂资源短缺成为“拦路虎”。根据CICC的研究报告,全球锂需求将从2021年的43万吨LCE增加到2025年的150万吨LCE。锂资源开发的不确定性高,供给的响应速度难以匹配需求的增长。预计全球锂供应量将从2021年的48万吨LCE增加到2025年的148万吨LCE,滞后于需求的增长。
“2020年,全球锂资源消费量约为34万至35万吨LCE。其中,中国的消费量约为22万吨LCE。2020年我国超70%的锂盐来自进口。”安泰科高级分析师陈光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当前不少锂资源项目多处于前期勘探、技术选型阶段,这意味着未来1至2年能看到的增量有限,预计2022年年中,锂资源供应会更趋紧张。
产能释放将成考验
市场景气度上行,产能释放时点牵动资本市场神经。
目前市场围绕锂储量进行炒作,但产能扩产情况扑朔迷离。“行业上市公司有市值诉求,加上市场给公司股价的估值是按照预期产能计算的,很多公司实际上不会披露真实的产能扩产情况,市场也就没有办法得知真实情况。”科达制造董秘李跃进直言。
以我国最大的锂资源增量来源盐湖为例。2020年我国“盐湖提锂”实际产量约4.9万吨LCE。兴业证券研报提及,截至2021年,我国盐湖产能合计约12万吨LCE,有望突破20万吨LCE。光大证券梳理的未来规划产能更高,达22.5万吨。
“在上述预测产量中,存量部分是固定的,增量部分没有市场上预期的那么乐观。”李跃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盐湖如需进一步大规模扩产,需考虑盐湖企业资源端及技术工艺成熟程度,并兼顾水电气等配套情况。
青海和西藏盐湖各自优势明显,但要量产均面临不小考验。作为曾深入考察过青海盐湖的专家学者,四川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付小方表示,青海盐湖卤水中主要含钾、钠、镁等众多元素,锂浓度较低,镁锂比很高。镁元素大量存在,使锂镁难以分离,产量低,是有待突破的技术瓶颈。盐湖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制约大规模开发利用进程。
西藏盐湖在基建条件方面存在较大短板。陈光辉认为,西藏地区海拔高,不利于晒卤水,且包括水电气在内的基建条件薄弱。未来量产主要看技术进步。邓伟军判断,西藏地区的盐湖两年内或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王庆华持不同观点,他认为西藏盐湖的开发取决于企业的开发决心和力度,西藏矿业和西藏城投背后分别是宝武集团和上海国资,看好2023年实现量产,“市场低估了两家公司长期锂资源开发的技术储备和西藏开发盐湖的决心”。
目前,盐湖所产出的碳酸锂尚未大规模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这无疑影响发展空间。
陈光辉表示,“盐湖提锂”的锂资源含量可以达到电池级标准,但所含杂磁性材料和硼离子的比例要高于矿法提取的锂资源,且高镍材料对磁性物质和硼离子十分敏感,盐湖提取的锂资源的电池性能表现不如锂辉石和锂云母。
“‘盐湖提锂’要实现量产预计在两三年后了。”华安证券金属新材料首席分析师许其勇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一方面,吸附技术目前仍面临成本挑战,“提锂”面临设备挑战;另一方面,青海量产要考虑电力、淡水资源等情况。邓伟军预计锂资源在2024年至2025年会有较大产能释放,2023年市场或出现分水岭,相关公司产能释放情况将露出端倪。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