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引起各方关注,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供稳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措施。同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套期保值、低成本库存等手段化解不利影响。初步判断,由于市场需求增加、原材料生产国供应紧张等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8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傅介绍2021年7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傅表示,国内商品价格的变化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傅表示,由于三个因素的持续存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位将持续。一是全球经济整体复苏,市场需求增加;二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生产国大宗商品供应紧张,特别是国际航运运力紧张、价格上涨,推动相关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三是由于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财政刺激力度相对较大,流动性充裕,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压力加大。
关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叶银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供给侧看,中国是世界主要原材料进口国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议价能力较弱。因此,商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成本,挤压了企业的经营利润,甚至导致部分中小企业生产亏本;从需求方面来看,如果商品价格继续上涨,就会通过PPI逐渐传导到CPI,从而提高消费价格,增加居民生活成本。目前国内消费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如果未来由于商品价格上涨的链条导致消费品价格上涨,很可能会制约居民消费意愿,影响消费对经济稳定复苏的贡献。
从国内来看,下半年可以做些什么来稳定大宗商品价格?上海国际经济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小草告诉记者:一是调整产业结构,遏制高耗能项目。积极变压力为动力,及时升级产业结构,发挥我国节能空间优势,发展更加高效合理的能源消费模式,遵循“节约优先、效率优先”的生产生活原则。二是加强市场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采取相关措施严控哄抬价格行为。第三,稳定的汇率和货币政策可以向市场发出积极信号,抑制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第四,扩大对外开放。市场的开放可以加强大宗商品的进出口,达到储备调节的目的,为大宗商品的进出口提供便利。推进通关便利化,更好利用国内外市场,增强保供稳价能力。
嘉兴学院经济学院院长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稳定大宗商品价格,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好相应工作:一是加强供给侧调控,落实钢铁产品出口关税政策,督促重点煤炭企业适当增产增供。严格控制地方“两高”项目数量,将整体产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加强对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哄抬或利用市场地位操纵市场价格的行为。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