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艺人花式翻车上市公司频频踩雷专家如何避免“黑天鹅”

2021-08-17 15:15:00 来源:证券日报

继吴亦凡之后,近期又有一批艺人相继翻车,与这些艺人有合作关系的上市公司也相继受到影响。

遭遇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后,上市公司不仅品牌受损,还会遭受真金白银的经济损失。关于如何避免这些“黑天鹅”,专家和律师有话要说。

品牌方吐槽

艺人翻车猝不及防

近日,艺术家张被网友评选出来。她于2019年底在日本奈木神社参加了一个朋友的婚礼,并于2018年在靖国神社前发布了一张照片,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随后,几个品牌宣布将取消与张的合同。据不完全统计,可口可乐、倩碧、娃哈哈、水星家纺、徐福记中国、九阳股份、潘多拉珠宝、药草味、京都念慈安、妮维雅、叶仪、伊莉莎白雅顿、百丽姿、《梦幻新诛仙》手游、安科创新等多个品牌已宣布终止,影响多家上市公司。

在接受采访时,某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张的翻车真是猝不及防。我们刚刚正式宣布,某个产品在5月份得到了他的代言。现在这些产品以及与他相关的周边地区全部被拆除,公司将面临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一事件对公司品牌形象的损害更是难以估量。”

负责人透露,公司与张的代理公司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分期付款。目前已经触发了理解合同的条件,那么代言费就不再支付了。“我们已经第一次通过律师给他发了一封取消的信。我们在合同中约定了违约责任,但现在艺人翻身的方式太多,合同中很难完全界定。”

专家建议

对代言人尽调

“当时我请张代言,是因为他的粉丝年龄跟我们产品的消费者有很大的重合。我们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一事件出来后,以后在选择代言人时会更加谨慎。”上述品牌相关负责人坦言,这些艺人的流量对厂商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艺人代言是交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现象,踩雷后的负反馈示范效应会催生新的变化。“上市公司请艺人代言是粉丝经济和饭圈文化下诞生的一种商业模式。粉丝流量转化为关注度和购买力,在过去形成了相对清晰的传播链。”

结合目前的情况,陈端表示:“在监管部门整顿饭圈文化的严格政策和艺人频繁翻车的背景下,上述链条的底层支撑逻辑开始发生变化,艺人代言的商业价值和流动性逐渐下降。尤其是发生‘黑天鹅’事件,如果不采用危机应对的方法,损失可能更大。"

对于仍想选择艺人为自己代言的上市公司,陈端也提出了一些“避雷”建议:“首先,在选择艺人为自己代言之前,要在过去的价值观和言论行为上做一个类似上市公司历史轨迹的布局,拒绝一些有风险的艺人进入市场。其次,通过法律规定,规范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言论和行为,将违约造成的违约损失作为一种事前震慑。最后,提前准备好舆情危机预案。虽然是一种第一时间快速切入的手段,但可能更好的是通过组合拳的方式来补救特定艺人可能引发的舆情事件背后的性质、特点和价值取向。”

“在与艺人签订广告代言合同时,品牌方可以加入‘德艺双馨’条款,要求艺人承诺在代言期间保持良好的艺人形象,遵守公序良俗,遵守法律法规,对劣等艺人约定单方解约权。”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律师钟在接受记者《证券日报》采访时也建议,上市公司在聘请艺人代言时,要从法律层面切断风险。

钟表示:“当艺人有不道德行为或其他负面舆论达到合同解除条件时,品牌方应全面收集证据,一方面向艺人发出合同解除通知和合同解除声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考虑与艺术家协商解决后续的损害赔偿。品牌方可以根据造成的实际损失向艺人索赔,包括已经支付的代言费、已经投入的广告制作费用等直接损失。”

栏目导读

三线收红,沪指站上3600点,芯片成市场焦点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

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

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

乌兰察布农商行因违规向单一客户超比例授信等被罚150万元

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

垃圾食品穷途末路,卫龙押宝IPO是苟延残喘?还是冒险一博?

  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

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警告

  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