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心感谢中信银行及时办理了470万元的“不还贷款”,解决了我行再融资资金暂时周转的大问题,让我们更专注于生产经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威鼎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小幼高兴地说。
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食用农产品初加工和粮食生产加工的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今年3月,公司在中信银行的470万元贷款到期,还款压力较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中信银行温州苍南支行申请不还本续贷,还款时间由2021年3月延长至2022年3月15日,获得了优惠利率。
去年以来,实体经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微企业。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人民银行创新了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鼓励银行“为小微企业延长贷款期限”,大幅增加信用贷款。今年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期限有关事宜的通知》号文,决定将普惠型小微企业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进一步延长至2021年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落实企业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要求,通过提供“不还本付息”产品、发放贷款、调整还款计划等方式,有效减轻了小微企业的还本付息压力。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这两种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创统计以来新低;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8%,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风雨”浸润小微企业
“受国外疫情影响,公司系列产品延期交货,货款达到近2000万元,约占企业年销售额的一半。目前公司在交通银行的贷款余额为390万元。按照合同规定,6月底必须偿还20万元,年底还剩下的370万元。”湖南省一家从事动漫及衍生产品设计服务的媒体公司负责人刘先生最近皱起了眉头。“订单已经收到很多了,但是发货延迟了,无法付款。是时候缺钱了。”
交通银行湖南省分行客户经理肖石在来公司日常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他想到交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举措,即——,对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实行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决定争取刘先生。
小石连夜制定了分期还款计划。第二天,他带着同事迅速开展调查,核实公司国际贸易背景真实性,了解同行信用状况,积极联系担保公司寻求支持,不断推进延期还款审批流程。最终在两天内成功完成审批和还款调整。
老李是北京一家专门从事建筑承包的私营企业的负责人。今年5月,因为甲方提出延期支付劳务费,虽然离贷款到期还有一段时间,老李也陷入了焦虑。在查看客户情况时,客户经理了解到企业的现金流问题,立即申请“不还本”。通过优先审批绿色通道,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北京分行快速完成企业授信审批全流程,在原贷款到期前延长续贷业务,实现了新旧贷款的无缝衔接。
这些只是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本息10.9万亿元。
“今年以来,工行累计为近8万家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款超千亿元,为3万家普惠型小微企业办理延期付息超4.8亿元,涉及贷款超200亿元。”工行行长廖林表示。
两种直接货币政策工具取得了显著成效
延期还本付息是银行业落实“六保”“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2020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时报》号文,对符合要求、流动资金遇到暂时困难的中小企业,准予暂时延期还本付息至2020年6月30日。
为保障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性支持,相关部门出台了两次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2021年3月31日前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本息“尽可能延期”。
今年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再次发布通知,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延长至2021年12月31日。对于2021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到期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由企业与银行自主协商,继续实行分期延期还本付息。
小微企业融资期限与自身资本运营周期不匹配是困扰众多企业的一大痛点。为解决小微企业这种错配导致的还款困难问题,特别是疫情导致的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暂时困难,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推动,快速精准发放各类小微企业贷款本付息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应延尽延”“应续尽续”。
专家认为,从整体上看,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的实施为帮助小微企业克服流动性紧张、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降低融资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方面,应收账款周期高位回落,企业流动性风险得到缓解。疫情冲击之下,小微企业应收账款周期快速抬升,现金流恶化。延期还本付息的实施为小微企业提高资金周转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持续恢复,企业利润大幅回升。今年前6个月,私营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49.5%,改变了2020年初利润大幅下降的局面,也远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李佩珈告诉记者。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显著。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31%;支持小微经营主体3830万户,同比增长29.2%。5月份,新发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4.93%,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2020年至2021年5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6.3万亿元。
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下半年,面对国内外依然错综复杂的环境,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结构仍需调整优化,对商业银行来说,应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应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落到实处,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在发挥大型商业银行‘头雁效应’的同时,积极推动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主流银行与互联网银行、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协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小微金融生态体系。”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
廖林表示,接下来,工行将持续推进普惠业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深入推进普惠金融系列措施落地见效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持续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完善“敢贷愿贷”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把普惠金融作为“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着力点,增强做好普惠金融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持续完善专项资源配置、绩效评价、尽职免责机制,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做好充分保障。二是增强“能贷会贷”服务能力。把数字普惠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专家治贷”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加快产品、流程、管理工具创新与应用,提升融资服务便利性、精准性与直达性。
同时,深化外部合作,将金融服务嵌入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全链条和各类场景,打造“共建、共享、共赢”的普惠金融生态圈,让普惠金融更好地覆盖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