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6日正式启动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持续受到各界关注。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金流动,从而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国家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我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制度措施,将利用碳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充分激励参与者,增强减排动力,从而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虽然碳交易第一个月整体表现良好,但持续构建有效的碳市场机制是一项长期的系统任务。完善碳价格的市场发现机制,需要碳价格充分反映供需双方的信息和减排成本。第一批2000多家电力公司参与交易显然是不够的。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市场覆盖面,吸纳更多市场主体。下一步,全国碳市场有望继续向钢铁、化工、有色等重点“高碳”行业扩散。因此,有必要对碳减排进行科学安排和统筹安排。
生态环境部7月27日发布的《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提出,将围绕7个试点省份重点行业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这样既能结合区域实际,突出重点行业,促进交易市场的拓展,又能加快形成我国重点行业排放源与碳市场管理的整体协同,促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稳定和深远。
碳市场的结算交易体系离不开数据质量和数据验证的有效支撑。完善重点行业碳排放数据“监测、报告、核查”的标准和方法,是碳市场长期健康运行的基石。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有助于对重点行业进行全过程监测,识别碳排放节点,摸清碳排放水平,分析碳减排潜力,报告碳减排方案,规范碳管理标准,探索创新碳排放核算和评价方法,为碳减排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和准确科学的方法,为扩大碳交易市场覆盖面夯实基础和保障。
推进包括重点行业和多元化交易主体在内的碳交易市场整体建设,要兼顾供需侧、产业链、区域间、技术侧的协调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协同效应。要充分发挥节能低碳需求对清洁绿色供给的牵引作用,增强能源供给体系对产业低碳转型需求的适应性。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将严格遏制部分地方“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防止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变为“爬坡”,引导市场预期,形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激励,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韧性支撑。
从长远来看,碳交易市场的运行应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完善全球排放覆盖面最大的碳市场,在制度建设上还有很多具体任务需要推进,相关领域也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在市场建设领域,要完善配额分配办法,丰富碳交易品种,严格遵循市场规则,开展碳交易,防止生产生活成本过高。在金融领域,要有序推进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强化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要求。
5月27日,三大指数开盘后下行震荡,触底后拉升翻红,剧烈拉升触顶后高位调整,午后,指数下行红盘震荡,尾盘走势较强。截至收盘,沪指涨0 4
2021-05-27 16:43原标题:屡屡被罚隐现掉队尴尬 优酷爆款出圈难掩业绩亏损日前,优酷(NYSE:YOKU)因提供含有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互联网文化产
2021-05-27 16:465月27日讯 昨日晚间,乌兰察布银保监分局公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处罚信息显示,乌兰察布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贷款管理严重
2021-05-27 21:38卫龙究竟是辣条第一股还是垃圾食品第一股? 5月12日,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卫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辣条一哥向资
2021-05-28 10:36中国网财经5月31日讯 日前,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飞澳斯医药集团)因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被江苏省药监局警告。
2021-05-31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