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场 >

多家银行“试水”个人碳账户金融如何撬动减碳市场?

2022-03-29 11:4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目标的指引下,“绿色信贷”和“低碳金融”逐渐成为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曲线。最近,中国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其他银行都推出了碳账户计划。业内人士表示,银行业尝试发展碳账户金融服务,不仅有助于扩大碳账户的覆盖面,也有助于随着金融机构在绿色消费端的持续发力,系统性地推动个人消费行为向绿色低碳转型。

搭建绿色低碳应用场景

今年3月初,中国建设银行申报的“基于‘碳本’的个人金融服务”入选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第四批创新应用案例。同时,中信银行宣布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中信碳账户内测版。这是中信银行与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合作推出的个人碳账户。

什么是碳账户?“碳账户是碳金融的具体实践。是以碳信用为核心,引导商业银行围绕制度、流程、产品三个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商业银行投融资业务碳排放核算的可操作性、可计量性和可验证性的金融制度安排。”北京绿交所常务副总经理王慧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碳账户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个人和企业,涵盖工业、农业、能源、建筑、交通、居民生活等不同领域。根据不同情景的碳排放数据收集和核算,通过碳交易市场转化为货币价值,形成市场价格,进而发挥价格成本约束和收益激励的作用。

个人认为,碳账户目前的形式是碳减排账户。简单来说,就是监测个人衣食住行活动中的低碳行为,定量评估减碳排名和效果。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郑晨阳表示,在各种应用场景中嵌入碳账户,有利于增强公众绿色低碳意识,提高碳减排效率。比如个人的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水用电、废弃物回收、企业的绿色贷款和债券等都可以转化为碳减排,形成相应的碳积分,换取信贷优惠、礼品和服务交换、碳市场交易等权益,让客户通过自身的低碳环保行为获得收益,个人也可以主动降低能耗水平。

目前,许多银行推出碳账户也是落实绿色金融政策的具体行动,尤其是针对个人绿色零售业务。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满足个人绿色融资需求,符合扩大内需战略和新的双周期发展格局下银行零售转型的定位。中国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低碳生活生态场景样板间建设,可通过建信生活APP、手机银行APP等终端识别用户在日常低碳生活和金融场景中的绿色行为,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计算碳减排量,形成个人碳账户,记录消费者个人碳足迹。

银行也有必要“试水”碳账户来拓展业务。据中信碳账测算,中信银行信用卡用户通过网络金融服务中的低碳行为,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00多万吨,未来用户碳减排市场潜力巨大。据郑晨阳分析,银行以这种方式展示业务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的绿色低碳行为与自己的ca绑定后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耀认为,银行可以提供定向的绿色金融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更多主体参与碳减排。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碳账户准确获取个人或企业的碳排放绩效,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分析,基于碳减排绩效为个人或企业提供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以金融手段促进更多主体增强减排主动性。

碳账户体系有待完善

为促进个人消费向绿色转型,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发布的《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规范发展绿色消费金融服务,推动消费金融公司绿色业务发展,为生产、销售、购买绿色低碳产品的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增强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

绿色消费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活动提供的各类金融支持。它们将金融资源从需求端引导到个人的低碳行为上,比如绿色消费贷款、绿色信用卡等产品。郑晨阳表示,碳账户是一种绿色消费金融服务。银行将个人客户的绿色消费行为与碳账户相关联,记录个人碳足迹和碳减排量,并将其转化为金融服务优惠。不可否认,绿色金融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减排的积极性,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个人的减排意识和动力相对缺乏。

目前,我国碳市场建设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碳账户主要由企业和居民自愿参与建立,尚未形成体系。

的碳账户体系。王遥表示,未来碳账户的发展还面临诸多难点。从碳核算体系看,碳账户背后的计算方式主要是通过碳排放因子来达成相应的转换,而碳排放因子的确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针对不同地区需要考虑不同的排放情况。另外,减排量计算中基准线的确定也至关重要,而面对复杂的大众行为,难以合理地确定基准线。未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完善,有望不断提高基准线确定的合理性。

其实,个人碳账户大多数情况与日常线上生活缴费(含水费、电费、燃气费等)等行为相关联。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个人绿色消费具有多样化特点,银行无法完全捕捉到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消耗了多少碳。个人碳账户与企业碳账户强制减排、披露碳信息不同,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培育公众绿色消费理念。此外,碳账户需要通过对个人或企业日常生活及生产行为的相应信息进行收集,而个人的信息采集工作在目前来看并没有一个准确统一的信息来源。随着各界对信息安全的日渐关注,如何保证个人、企业相关信息不被泄露也关系到碳账户的未来发展。

探索碳减排数字账本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银行业而言,需要不断完善绿色消费金融服务,做好客户绿色消费现状的摸排与了解。但是,对于微观层面的个人或企业来说,仍缺少一致的核算数据标准,探索碳减排数字账本或许能补足这一欠缺。

据王遥介绍,尽管多家金融机构在全力完善碳账户这个绿色供给端,但是还需要持续重视金融产品创新与探索。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北京绿色交易所搭建的碳普惠项目,鼓励公众通过绿色低碳出行获得对应的碳减排量,可将所获收益用于公益活动或是购物代金券兑换,这就是数字化账本的有益尝试。

碳减排数字账本之所以受到业内重视,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发展碳账户的过程中要提高碳数据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也是发展低碳金融的关键。郑忱阳建议,银行通过政府支持、借助技术手段等方式多渠道搜集客户的碳足迹和碳减排信息,探索标准统一的碳核算体系;企业要增强环境信息披露的标准化和透明化,建立碳排放数据监测平台。只有二者同步发力,才能提高碳数据搜集和处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此外,碳账户在收集客户信息数据的同时,不能忽视保护客户隐私和消费习惯。北京信用学会副秘书长薛方认为,对部分金融机构泄露和滥用客户隐私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建议监管部门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测等方式对个人碳账户的信息安全进行定期监测审查。在金融科技赋能碳账户方面,银行业要持续投入研发资金,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拓展潜在客户,精准分析用户需求,量身定制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账本。

发展碳账户不是朝夕之功,尽管当前个人碳账户建设取得一些创新成果,但还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王辉军建议,从绿色金融体系角度增强量化能力;与相关机构合作研究建立个人碳账户;依托企业碳账户,建设企业ESG披露系统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平台,为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和个人碳账户建设提供支撑。

栏目导读

“青春向党 讴歌辉煌”中国一冶版画家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

  5月26日,中国一冶版画家们走进天津公司东丽湖管廊项目部。中国一冶版画研究院作为我国唯一以企业为依托,坚持以版画表现企业的真实情

2021-05-27 21:35

穿越宋代,在四般闲事中品味宋人的精致生活

有人说,宋朝的美学曾领先世界一千年。此言不虚,宋人对于美,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叶扁舟,往青草更青处漫溯,又似一路孤行,往悬崖孤

2021-05-29 16:26

京东618汽车品类预售亮眼 自营轮胎下单金额同比增长8倍以上

自5月24日京东618预售开启以来,飙涨的成绩,见证了亿万消费者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其中,京东汽车的表现尤为亮眼,数据显示,轮胎和机油在京

2021-05-29 16:27

长寿花关联公司注册资本由1.27亿美元增加至8.58亿美元

5月29日上午,财经网产经由天眼查获悉,食用油品牌长寿花的关联公司山东三星玉米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由1 27亿美元增加至8 5769

2021-05-29 16:28

生产销售的洋饼干抽检不合格 浙江温岭一家糕点加工厂被罚款5200元

  近日,浙江省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的通告(2021年第16号)。  台州市温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不合格

2021-06-01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