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青岛“十三五”制造业加速向高端跨越

2021-04-23 00:03:00 来源:蔚蓝财经

于��

制造业是青岛的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十三五”以来,青岛制造业承压奋进,坚持平台思维、生态思维,运用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建体系稳增长,抓技改促转型,强创新增活力,聚资源优配置,搭平台建生态,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建设“7+N”产业体系、“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胶东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生态,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发展,工业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增长、提质增效。

工业运行稳中提质

“十三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整体平稳,质量和效益逐步提升,连续2年被评为“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受到国务院督查奖励。

工业增加值稳步增长。2016-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201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159.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26.9%。累计1760

家企业实现“小升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60家。

工业发展质量逐步提升。2019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1.8%,比201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承接国家工业和通信业试点任务,先后获批全国第二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第五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新华社播发“解码青岛制造”系列报道,以青岛制造为样本,探寻中国制造之路。

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0.2%,增速创6年来新高,一举扭转了2017年至2018年三季度连续21个月下降的颓势;工业技术改造增长29.7%,增速创10年来新高。

“7+N”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期间,立足全市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精准聚焦、前瞻谋划,加快实现新兴产业高端跨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建立“7+N”产业发展体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等7个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高端化工等N个传统支柱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6-2019年,汽车、机械装备产业年均增幅分别为16.9%、11%,家电、高端化工、船舶海工装备、食品饮料等产业保持年均6%以上增长。出台《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共为企业兑现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约15.8亿元。

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制定超高清视频、5G、人工智能等产业规划,突破惠科、芯恩等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加速5G等“新基建”布局,制定支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助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振芯铸魂”;出台国内政策覆盖面最全、扶持最优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大力引进美锦氢能生态科技园等产业链龙头项目,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倍增;“蓝色药库”计划加快实施,助推生物医药产业跨越赶超;卡奥斯荣登全国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之首,海信发布全球首台叠屏电视,助推智能家电产业创新引领。

大力实施全产业链推进体系建设。对优势产业实施“强链工程”,支持海尔、海信、中车四方股份(601126,股吧)等重点企业实施倍增计划,打造一批千亿级产业链和参与全球竞争的生态主导型大企业集团,加快构建“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聚高效”的全产业链集群发展机制,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对象;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施“建链工程”,今年先后走访对接世界500强等企业和机构共270余家次;对传统支柱产业实施“稳链工程”,推动汽车产业链核心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间进行协同改造、协同创新,实现合作共赢、协调发展。

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来,坚持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深入实施技术改造提升,实现创新引领发展。

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2016年以来,共立项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7500余项。探索建立“公司+联盟”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营模式,先后建成山东船舶海工装备创新中心等5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数量占全省的42%。出台加快推进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累计创建4家国家级、17家省级和48家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70余件作品荣获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德国红点奖等国内外工业设计大奖。累计创建1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培育12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3个单项冠军产品、26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10个国家级、28个市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

大力实施工业技术改造提升。落实“五个一批”项目分类推进机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清单管理,实现项目建设全程跟踪服务对接。出台《青岛市企业技术改造三年提升行动指南(2017-2019年)》,创新推出普惠性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政策,根据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投资和新增财政贡献,给予一定比例事后奖补;2019年进一步提高奖补比例和上限,单户企业最高可奖补600万元;每年组织实施10个市级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每个项目企业最高2000万元奖补;累计为全市440余家企业安排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9.9亿元;开展“技术改造政策进基层”“技术改造走访服务年”“进企业、促项目、稳投资”等服务活动,为企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新一轮“金花”加快培育。推进品牌培育梯队建设。开展“品牌之都・工匠之城”青岛制造品牌主题宣传活动,以“五朵金花”领衔众多中小品牌,集中亮相央视和各大媒体;与阿里合作设立电商青岛品牌日,帮助企业树品牌拓市场,扩大了城市品牌影响力。全市拥有中国质量奖2个、世界品牌500强企业2家、行政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51件,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0家,全国质量标杆13项。

加快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2019年以来,抢抓工业互联网发展机遇,前瞻布局,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在融合创新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发布了《青岛市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规划方案》《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搭建融合发展平台。成功举办6届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成立“中国工业互联网百人会”,聚集李培根、柴天佑、周云杰、周鸿�t等众多学界泰斗、商界领袖,落地科大讯飞(002230,股吧)、商汤科技等一批科创技术中心,启动上海、深圳、青岛三市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建合作新模式,启用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和卡奥斯青享云平台,已累计发布1000个“工业赋能”场景和200个“未来城市”场景,开展工业互联平台、标识解析、安全应急处置平台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创新业态模式。大力发展智能互联工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工业互联网创新模式,实现典型引领、整体提升。卡奥斯平台率先推广以“人单合一”为核心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已覆盖60个细分行业,聚集3.5亿用户和400万家生态资源,连接各类智能终端2600多万台、超过2000个工业APP,服务企业4.3万家,为用户提供从交互到体验迭代全流程服务。

企业数字化改造升级成效显著

“十三五”以来,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智能产业化多点突破、产业智能化顺势崛起,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CAD普及率达到79.9%,ERP上线率达到68%,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4.3%,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3。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梯队已逐步形成,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2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15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9个,中央财政给予2.4亿元资金支持。累计74个项目入选全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和5G产业试点示范,6个项目入围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名单,近三年获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专项项目16个,占全省的45%,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近5亿元,项目数量及经费额度均居同类城市前列。全市认定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平台等11个互联网工业平台、海尔空调胶州工厂等41个智能(互联)工厂、青啤五厂等111个数字车间和特锐德(300001,股吧)等299个自动化生产线,采样分析100家改造案例,实现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8.8%,产品不良率总体下降27.5%,运营成本平均下降27%,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6%,库存率下降35.2%。大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累计有27家企业(工厂)和172款产品入选国家绿色制造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资源要素配置不断优化

“十三五”以来,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有效引导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竞争实力。

加强资源有效配置。全面梳理现有普惠化政策措施,逐一清理门槛、压减材料、简化程序,放大创投风投“黄金十条”政策效应,设立中车资本、北科建新材料、百洋众信等总规模60亿元的16只先进制造产业基金,累计投资先进制造业项目55家次。激励企业家出创意、投资者提需求,让企业和协会参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政策制定,精准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在全市实施“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改革,完成11个评价区市339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价;探索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激励和倒逼企业提质增效。

提升工业产业集聚区规范化水平。深入实施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创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遴选首批10个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3个数字经济集聚区和1个都市产业园,出台青岛市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与管理通用指南、发展报告制度、考核评价办法等制度文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提升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2019年,10个市级重点工业产业集聚区有9个主导产业集聚度超过80%。青岛家电及电子信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2个产业示范基地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与深圳并列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出台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政策,认定2家省级化工园区和5家省重点监控点,实施化工生产企业“三个一批”分类处置,有序引导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截至目前省级化工园区共入驻企业39家。

胶东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生态加快形成

2020年6月,牵头组织召开胶东经济圈工业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济圈工业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五市共同发起胶东经济圈工业和信息化一体化发展行动倡议,一体化发展行动倡议,重点推进产业链群一体化发展、群一体化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一体化建设、体化建设、胶东经济圈产业交流平台搭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数字半岛共同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设等重点领域合作。设等重点领域合作。联合发起成立“胶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联盟”东经济圈工业设计产业联盟”,在青举办“2020胶东半岛工业设计促进季――工胶东半岛工业设计促进季―业互联网赋能企业设计创新高峰论坛”业互联网赋能企业设计创新高峰论坛”“2020工业设计专家企业行(交通装备类)”等活动,指导青岛市模具行业协会等活动,组织67家会员企业参与“百万模具物联上云计划”上云计划”,促进五市工业设计资源共享,推动胶东经济圈产业“同群同网共融共赢”一体化发展。共赢”一体化发展。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毒疫情影响,青岛市坚持把以“保促稳”作保促稳”

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推动工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业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手抓、两不误”

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制定出台《青岛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方案》青岛市保市场主体工作方定工作方案》《《青岛市保市场主体工作方案》,进一步增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增强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体系,第一时间启动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体系,完成国家、省物资调拨任务,成国家、省物资调拨任务,全市医用口罩由年初日产能不足20万只,提升到日产能超万只,过2000万只。对百户重点企业和规上工业万只。企业进行精准帮扶,企业进行精准帮扶,调度指导4136家企业复工生产,复工生产,我市作为唯一城市代表在全国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电视电话会上作典型发言。典型发言。

加快推动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加快推动工业生产企稳回升。1-10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分别高于全国、于全国、全省3.1和1.2个百分点,在副省级个百分点,城市和全省分别居第5位和第6位,比去年同期排名分别提升10个和7个位次。个位次。

(责任编辑:季丽亚 HN003)

栏目导读

国际金价逼近1900美元 黄金大妈又笑了!

  隔夜欧美股市整体表现较为平淡,但在通胀预期升温等因素推动下,国际金价进一步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5月25日收盘,COMEX黄金期价创下近5个月以来新高,并再度逼近1900美元

2021-05-26 16:34

如何辨别多头陷阱

  很多的新手股民都会发现一种现象,当自己的资金买入股票之后,股价并没有按照自己之前的预想那样展开升势,而相反的买入之后股票就会下跌,在这里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的小编告诉股民

2021-05-26 16:38

定远县应急管理局: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定远县应急管理局通过宣传栏、网站、服务窗口等多种渠道,聚焦六稳、六保和安全生产,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宣传工作,切实推进阳光、

2021-05-27 21:33

塔读文学向建党百年献礼 启动主题征文及优秀作品联展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百年,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网络文学平台——塔读文学启动向建党百年献礼的主题征文活动。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征集与展

2021-05-27 21:33

加拿大将在2026年将月球车送上月表,同时进行载人绕月飞行任务

加拿大科学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香槟(François-PhilippeChampagne)表示,加拿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月球车送上月球。加拿大航天

2021-05-28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