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医疗投资的下一个风口是谁

2021-05-04 14:55:41 来源:蔚蓝财经

听起来可能像是科幻世界里的场景:某个清晨,机器人突然报警,说你可能“中风”了。它马上帮你预约了距离最近的专科医生。你赶到医院接受检查,发现除了当地的医生外,显示器另外一头还有远在北京的资深专家,旁边则是一台影像机器人。

会诊完毕,医生告知你并不用担心,一个微创手术即可解决问题。三天之后,你出院回家,带着一台新机器。它很酷,这是一台脑机接口设备,负责监测你的康复。所有的康复数据随时传递到后方的医疗大数据平台,而所有的康复训练动作也已由专业的脑卒中康复团队帮你制定完成。

很快,有惊无险,你已经痊愈了。

你觉得这一连串的场景会成真吗?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些都是由中国的医疗创新企业正在研发的项目,你会抱有期待吗?

实际上,这些看似“科幻”的浪漫设想,已经在普通人看不到的地方,被研发了10年甚至更久。而早于普通人更早看到这些可能性的,是专业的投资机构。2021年3月26日,在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主办的“智瞰未来”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来自全球范围内的40余位顶级投资人、学者、医生、企业家所激烈讨论的,正是这些有可能在未来成为医疗投资下一个“爆点”的前沿领域。

这些领域有些我们已经能够看到显著的发展,例如医疗AI、细胞疗法、免疫疗法;更多的领域对于大众来说仍尚显陌生,例如信使核糖核酸(mRNA)、脑机接口、基因编辑等等。但不难发现这些领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以更早、更快、更好地发现、治疗甚至预防疾病。

而资本会敏锐嗅到的,正是这些更具前瞻性、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兴奋点。医疗投资的下一个风口已隐然显现。关键问题是,谁能准确抓住?

“狂人”幻想的未来,有些中国人正在实现

未来10年、20年,最火爆的医疗健康企业将诞生在哪个领域?最受投资人追捧的赛道会长什么样子?

被称为“科学狂人”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将视线指向了mRNA。他认为mRNA“代表了医学的未来”,甚至大胆设想有一天,人类“可以使用mRNA治疗一切”。著名风险投资基金ARCH Venture联合创始人罗伯特·尼尔森(Robert Nelsen)的回答则是基因编辑技术。在红杉全球医疗健康产业峰会上,他用“极富吸引力(fascinating)”来形容这一领域未来的发展机遇。

而在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看来,人工智能(AI)在医疗场景的应用则可能是一个长期趋势。他用了30分钟时间和全球顶尖的华人AI学者、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联席院长李飞飞对话,得出的结论是“从网上医疗服务,到AI在诊断、治疗全流程服务中乃至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都构成了整个医疗行业新的革命”。

2021年3月26日,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对话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联席院长李飞飞

当然,“革命”这个词可能有点“大”,但这恰恰反映了投资界大佬们对医疗创新未来发展的判断——他们需要更具前瞻性、更能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兴奋点。

更具体地说,借助于科技领域跃升式的进步,人们已经有望在比早期更早的阶段去发现疾病、干预疾病进程,甚至根除疾病,而不再是随着病情发展一期、二期、三期地用药物、放化疗、手术等手段去被动应对。就像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现在的疗法是每2-5周输血1次,同时定期祛铁,否则便可能因铁过载而心衰死亡。但在中国,一家名为博雅辑因的公司,就正试图通过基因编辑的方式,一次性治愈此病。

类似的这种案例还有很多。先后获得红杉中国、复星集团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医药产业资本投资的眼科基因疗法公司纽福斯已经将研究的视线对准了LHON(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此前并无有效的方法可以进行干预;而以华大基因、燃石医学、诺禾致源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基因测序服务公司,则正在各自的赛道上为精准医学的进步添砖加瓦。

如果说对于基因编辑技术的看好还是基于过去已有经验的一种判断,那么对于脑机接口这种更为“科幻”的产品的投资,则更考验投资人的远见。马斯克就已经出手。2016年7月,马斯克成立了神经科学公司Neuralink,而就在2021年4月9日,这家公司展示了一项重大突破:通过脑机接口,让一只猴子在不动手的情况下玩游戏。马斯克真正的想法是,脑机接口产品上市后,可以让瘫痪的人玩手机,甚至再次行走。

而对中国企业博睿康来说,马斯克的设想并非是“狂人日记”。这家企业正试图利用微创脑机治疗癫痫,无创脑机接口产品也正在研发,目标是睡眠监测、脑功能评估、精神与心理疾病初筛,以及“中风”病人康复——这正是前文“幻想”的场景之一。而作为率先实现脑机接口产业化的企业,博睿康在2021年初刚刚拿到红杉中国的独家领投。

李飞飞的想法更进一步。她幻想的场景是无接触式的。202010月,她与斯坦福另外一位医学教授共同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了新“AI”(环境智能,AmbientIntelligence)的全新概念。

简单而言,就是通过对医疗场景中人类行为的监测,如饮食、睡眠、心率、呼吸的变化,更加全面、实时地了解并判断人的健康状况。

沈南鹏显然对此很感兴趣。“一个交叉点正在兴旺地发展,就是IT和BT(Biotech),其融合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刻。”这是他的判断。

医疗风口价值正劲,投资热点暗战酝酿

过往的实践证明,医疗领域最富前景的领域往往是由投资人们最先嗅到,但最终还是要经过临床的验证。从备受质疑到人人追捧,似乎是医疗领域突破性创新的必经之路。

李飞飞所提出的关于环境智能的大胆想象尚在理论空间,但人工智能在影像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早已如火如荼。以心脏领域为例,2020年11月,医疗AI明星公司数坤科技拿到全球首张心脏冠脉狭窄AI医疗器械三类证,随后产品迅速部署到全国600多家医院,包括相对基层的县级医院。

而即便是这样一个领域,在最早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时,最先经历的也是质疑与抵制。“在学术会议上介绍的时候,很多老专家还觉得是噱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于德新回忆,虽然早在上个世纪就接触到这个概念,但直到三四年前,一批医学影像AI产品才开始找到他,希望能由这家知名三甲医院率先试用。

但几年之后,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早已不是噱头。现在的齐鲁医院影像科,人工智能已经被用于肺结节、心血管、骨折的检测以及骨龄测试等多个领域。以往每天干到八、九点才能下班,用上人工智能后,加班时间大减。医生们此前从未想到,一位研究物理出身的科学家、一个跨学科研究团队、一批海外回国的创业者和隐身在创业者背后的资本巨头,会这样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

而投资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无疑是重要的。资本巨头之所以选择用真金白银投票,表面上看中的是这一领域未来能够产生的市场价值,但归根结底考验的是这一领域是否能真正产生价值。

医疗AI也只是纷繁复杂的医疗健康投资链条中的一个分支,基因编辑、细胞疗法、免疫治疗、mRNA……这些领域无不在诞生着未来的投资机会,但与此同时暗战也在酝酿。按照医疗创新投资的通行逻辑,谁有希望成为最快的前五、前三,最好是第一,谁才有机会获得资本的青睐。

这是被誉为“几十年不遇”抗癌靶点的PD-1赛道曾经上演过的故事。截至2021年2月初,全球154个PD-1在研,中国企业研发或合作开发的有85个。要想胜出,“最重要的就是快。快就得抢,抢就是抢人、抢资源,资本就是支持你抢。”同写意创始人程增江指出。

在未来,这种“抢夺”很有可能再度发生在上述所提到的诸多领域之中。关键的是,产业之外的力量显然也已经瞄准了这块蛋糕。仍然以AI医疗为例,自2020年始,一批医疗AI产品获得医疗器械三类许可证,真正走向了商业化。但他们的产品还不能让临床医生们满意。就像于德新提出的:他们希望AI能覆盖足够多的病种,最好CT扫描一次就能解决多个问题,而不再限于标出肺的某个结节、心脏的某个斑块。

而包括人工智能巨头科大讯飞、硬件厂商联影医疗和医学影像AI企业数坤科技在内的不同类型公司们都已踏入了这个新的战场。仅数坤就构建了“数字心”“数字脑”“数字肺”等产品,用医生们的术语说,它们将实现“一扫多查”。而这样的技术,与基因编辑、脑机接口、环境智能等融合在一起,将共同构成本文开头那个略显“科幻”的场景,它并没有那么遥远。

栏目导读

国际金价逼近1900美元 黄金大妈又笑了!

  隔夜欧美股市整体表现较为平淡,但在通胀预期升温等因素推动下,国际金价进一步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5月25日收盘,COMEX黄金期价创下近5个月以来新高,并再度逼近1900美元

2021-05-26 16:34

如何辨别多头陷阱

  很多的新手股民都会发现一种现象,当自己的资金买入股票之后,股价并没有按照自己之前的预想那样展开升势,而相反的买入之后股票就会下跌,在这里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的小编告诉股民

2021-05-26 16:38

定远县应急管理局:加大推进政务公开宣传工作

今年以来,定远县应急管理局通过宣传栏、网站、服务窗口等多种渠道,聚焦六稳、六保和安全生产,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宣传工作,切实推进阳光、

2021-05-27 21:33

塔读文学向建党百年献礼 启动主题征文及优秀作品联展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百年,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网络文学平台——塔读文学启动向建党百年献礼的主题征文活动。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征集与展

2021-05-27 21:33

加拿大将在2026年将月球车送上月表,同时进行载人绕月飞行任务

加拿大科学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香槟(François-PhilippeChampagne)表示,加拿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月球车送上月球。加拿大航天

2021-05-28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