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有关疫情后房价怎么走的讨论很多,看多看空的都有。
任泽平说过房地产周期的口诀: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
其实大部分行业增长也可以用类似口诀总结:短期看政策,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不妨就按照这个逻辑来推演疫情后的房价走势——
先看政策端,已经没有再加码余地。现在的状态是不痛不痒的边际放宽,未来不排除加大力度的可能,要等政策信号(比如两会)。
我总结过前三轮房地产宽松周期的刺激手段。其中「信贷政策」的松紧最关键。如下图:
参考第三轮宽松周期,大家可以数数现在用了哪些手段。
换位思考下,2020年翻倍的目标近在眼前,现在想刺激经济增长,有哪些手段?
靠财政?前几天2019年的财政数据刚出炉,收入端同比增3.8%,支出端同比增8.1%。说白了,赚得少,花得多。而且力度空前的减税降费,收入端更少了。搞基建拉动就得提高赤字率,债务这东西,谁背都不好受,月供压力大啊。
靠货币?空间还有,但不大。一季度CPI已经5.4%了,得先降下来再说。
靠政策?简直不要太划算,零成本点石成金——下一个国家中心城市说谁就是谁(此时俺很想@沈阳一下)。房地产调控说放宽就放宽,毕竟已经被按在地方摩擦好几年了,居民部门也还有加杠杆的空间。
再看需求端。问自己个问题就搞清楚了:
你原来有购房计划,这个需求会因为疫情消失么?
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影响极大,因为一二手房市场的成交基本停滞。但是凭常识也能判断这种影响只是需求端的延迟满足,等疫情过去了,需求还得被释放。
而且低价效应+政策放宽,可能还会给需求加一波Buff。
根据choice数据,申万口径下的房地产行业过去一周涨了7.5%。
龙头房企的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的价值和重要性在疫情期间得到了重视——利好龙头内房股和物业股。
讲道理,我觉得疫情期间长期宅在家会让很多人的「改善型需求」觉醒。一家人齐齐整整,需要能踱步、大面积、多房多卫、小区封闭的房子。
总结一下:
一二线城市长期看好,三线及以下城市直接忽视。房住不炒,重视真实需求。
你们也发现了,有关楼市除了上面的观点我也说不出啥新结论,但这不代表我没有价值。相反,我的价值就在于重复。如果三天两头就有新结论,那才是不靠谱。
●疫情暴露出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真实的经济活动人口就有1500W以上。
可以确定,统计口径上严重低估了一二线城市的真实人口数量。
在房子这件事上我坚定押大城市。
下周我会写一二线城市被低估了多少人,以及居民部门还有多少加杠杆空间。
●恒大拼了,2月18-2月29日期间全国在售楼盘打75折优惠,在这个基础上首付、按揭环节还有不同程度的优惠。原来买贵了的,给补差价。
你们如果去看房了,记得和前期、周边的二手房价做个对比。正常情况下,新房现房要比二手房贵。
●
最近农业方面的新闻很多:
非洲蝗灾越来越严重,不仅祸害非洲,还扩散到了巴基斯坦、印度等国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严重程度达到几十年一遇的级别。
目前光东非的数量就有3600亿只,如果持续得不到控制,数量还会指数级增长。
我最吃惊的是这玩意已经强到跨海级别了?专家说不太会影响到我们,一是我国不具备蝗虫生存条件,二来还有喜马拉雅山脉挡着,飞不过去。
现在还是春耕行情,对化肥农药农资等都是刚需。加上季节性涨价(疫情+春节+CPI5.4%),一号文件照例强调农业,利好农业板块。申万口径下的农林牧渔行业过去一周涨了7.8%。
隔夜欧美股市整体表现较为平淡,但在通胀预期升温等因素推动下,国际金价进一步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当地时间5月25日收盘,COMEX黄金期价创下近5个月以来新高,并再度逼近1900美元
2021-05-26 16:34很多的新手股民都会发现一种现象,当自己的资金买入股票之后,股价并没有按照自己之前的预想那样展开升势,而相反的买入之后股票就会下跌,在这里股票入门基础知识的小编告诉股民
2021-05-26 16:38今年以来,定远县应急管理局通过宣传栏、网站、服务窗口等多种渠道,聚焦六稳、六保和安全生产,不断加强政务公开宣传工作,切实推进阳光、
2021-05-27 21:3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百年,国内领先的综合类网络文学平台——塔读文学启动向建党百年献礼的主题征文活动。此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征集与展
2021-05-27 21:33加拿大科学部长弗朗索瓦·菲利普·香槟(François-PhilippeChampagne)表示,加拿大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月球车送上月球。加拿大航天
2021-05-28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