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电 电子烟近年来“圈粉”不少年轻人,它对健康的影响广受关注。记者2日从东南大学获悉,该校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婷团队研究发现,长期接触电子烟会对中枢神经产生不良影响。团队将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以下简称“线虫”)置于电子烟的暴露环境中72小时后,监测到线虫一系列生长发育指标和神经行为参数发生了变化。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环境》。
论文唯一通讯作者张婷告诉记者,统计显示,全世界每年有800多万人死于烟草使用,且青春期吸烟会加速整个生命过程中慢性病的发展。系统评价电子烟的暴露风险对于指导公众正确认识电子烟并助力烟草管控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
烟液成分是影响电子烟暴露风险的根本原因。“我们通过分析市面上最流行的电子烟发现,电子烟烟液主要由丙二醇、丙三醇、尼古丁和苯甲酸组成。”张婷说,线虫可以表达60%—80%编码人蛋白的基因,与人基因有83%的同源性。随后,团队将线虫放在电子烟烟液中72小时,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线虫出现了生长发育异常、一般运动行为障碍、高级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和神经元损伤。
“例如线虫的体长、体宽出现异常,运动轨迹杂乱和运动速率波动异常。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有荧光标记的线虫观察烟液对神经元的影响,发现线虫与烟液接触后出现了神经元断裂或缺失,这意味着线虫出现神经元受损。”张婷告诉记者。
研究团队发现,在将线虫进行戒断处理后,也就是将它们从烟液中取出后,线虫的运动参数更加异常,这主要表现在运动轨迹更加杂乱、正反向速率波动更加异常。不含尼古丁的烟液处理组的线虫,神经损伤稍有减轻。
研究团队还探讨了电子烟致神经毒性的不同机制。“我们根据物质构成推测,由于电子烟成分主要是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的有机物,因此其富氧基团会导致线虫体内的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功能失衡,让线虫发生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神经功能损伤和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张婷说。
张婷认为,由于青春期神经发育迎来第二次高峰,电子烟使用比例大,青少年更容易成为长期使用电子烟的受害者。该研究为电子烟的神经毒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为电子烟管控政策的出台提供了现实依据。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