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22-06-28 17:56:00 来源:经济日报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对航天梦的不懈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创新发展快车道。从探月到探天,从北斗服务全球到空间站开通,火箭拔地而起,“中国星”闪耀天际。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破,航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计民生。中华民族走向星辰大海的步伐更加从容自信。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激励航天员艰苦奋斗、持之以恒,接力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之路,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技术创新不断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重大航天工程为牵引,进出太空、探索太空、利用太空、管理太空的能力全面提升。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提高发射能力和发射时间。10年来,以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为代表的新一代运载火箭成功首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超过400次。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完成了所有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任务,助力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长征五号丁火箭成功发射“田文一号”火星探测器,将探测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长征五号遥五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载人航天工程“三箭”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相继发射,建天河、运天舟、送神舟,为我国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日趋成熟,我国火箭海上发射也逐渐走向常态化。

中国的空间站建设工程已经全面实施。2022年6月5日,随着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3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核心舱,中国空间站任务全面转入建造阶段。2020年以来,载人航天工程成功进行了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首飞、空间站天河核心舱首飞、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首飞、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首飞8次,突破了快速交会对接和撤离返回、自动任务规划、复杂构型航天器精确定轨与预测、机械臂遥操作控制等一系列飞控技术。建成了运行稳定的国产飞控系统平台,建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站在轨飞控管理系统。空间站组装建造阶段的关键飞控技术已经掌握并得到初步验证。

“未来,中国空间站还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航天技术、航天医学等新技术的大量科学实验和验证,有望在科学探索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和突破。同时,我们相信这些技术会得到更多的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服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春说。

田文一号迈出了中国星际探索的重要一步。田文一号实现了从地月系统到行星际系统的跨越,首次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记,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里程碑。截至今年5月1日,火星车朱荣已经行驶了1921米,在火星表面工作了342个火星日。

此外,颜回、悟空、一号、一号、太极一号和河等卫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中国有500多颗在轨卫星,在平安中国、美丽中国、数字中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成绩有益于生产和生活。

日前,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陈各庄村的小麦试验田迎来丰收。当地已利用北斗农机开展精准农业,实现了播种、水肥管理、植保、喷药、收割等无人作业。据悉,基于北斗的无人拖拉机直线定位精度可达2.5cm,可实现按规划路线自动驾驶、掉头、机具自主升降、作业监控、轨迹查询、图像监控等多种功能。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现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获得北斗系统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高分家族”形成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精度观测的天基对地观测能力;通信卫星为中国1.4亿家庭提供了直播卫星电视服务,风云卫星提供了准确的天气预报服务.航天科技成果推动了智慧城市、航天育种等新业态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强航天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航天技术更好地服务了国家,造福了社会,造福了民生。目前已移植深耕航天技术成果2000余项。以太空育种为例。目前,园艺作物的新品种如小麦、水稻、玉米、南瓜、大豆、棉花、番茄、辣椒等。通过太空育种培育的累计超过240万公顷。很多太空种子结出了果实,被送到了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上。据初步估算,其直接经济效益已超过2000亿元,不仅促进了作物改良,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菌种制备、生物制药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也为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建设做出了贡献。

航天科工二院25所先进通信技术研究室主任杨健指着一款名为“二维相控阵用户站”的创新产品告诉记者,这个小东西虽然不起眼,但看起来只有笔记本电脑大小,没有任何机械部件。但它是优化通信信号的利器,携带方便,适用于航空、航海、汽车等场景。该产品安装在高铁上后,作为天基宽带互联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建立用户与

卫星间的数据传输链路,微信发不出去、电话接不进来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卫星技术深入改变生产生活。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今天的美丽中国建设离不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的功劳。如今,高分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监测、国土资源监测、减灾救灾等多个行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区域经济发展等提供了有力的空间信息支持。

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今天,镶嵌在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LOGO上的四颗卫星中,有一颗就代表着中国北斗。北斗系统已在全球超过一半的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向亿级以上用户提供服务,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防灾减灾、智慧港口等各种解决方案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区域的众多国家得到应用。北斗国际合作通过测试评估、技术研发、应用示范、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与合作国加强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合作交流,惠及民生福祉、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共同进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秉持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以“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宗旨,与国际同行一道,扎实推进航天国际合作各项工作。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新签署约50项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发起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与45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86项空间合作文件;与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深化合作,北斗标准进入民航、海事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体系,持续拓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领域国际合作;组织举办大型国际活动,通过设立“中国航天日”等方式助力国家政治外交等,彰显了我国与国际社会“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2022年中国航天蓝图已绘,风正帆满再次踏上新征程,我们将秉承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宗旨,坚持和平、合作的理念,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民生福祉、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携手构建外空领域人类命运共同体。”张克俭说。

栏目导读

改了!618前淘宝改名:手机淘宝正式更名为淘宝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

天猫618预售火爆,犀牛工厂订单排到下个月

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

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 新能源产品供求双方须心怀足够敬畏

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

中消协测评:奥克斯、科龙空调样机自清洁细菌表现较差

  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