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防止算法推荐成为隐私“木马”

2022-03-04 16:4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只要“网络领先”,“算法”就能利用信息数据为用户“把脉”。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智能“私人订制”,在提供高效数字化服务的同时,也让人对信息安全产生担忧。最近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2021)》显示,网络个人隐私是目前人们最关心的安全问题,70%的受访者觉得自己被算法“算计”,近50%的受访者希望在算法的约束下远离手机。

公众的“网络安全感”与其“自控感”有关。在算法“无处不在”的当下,我只是告诉朋友我想吃什么,然后打开外卖软件,找到相应的商家信息。出于好奇,点开一条新闻,软件不断推送类似消息;人走到哪里,点评软件都能先接触到周围的吃喝玩乐.有网友吐槽,一些App算法已经扩展到“通讯录、相册,甚至偷偷录音、拍照、访问过的网站、搜索记录、人际关系、家庭关系”。

为了方便,很多用户只能“允许”算法挖掘个人信息。——即使他们意识到网络安全,意识到被“算计”,但他们缺乏重新找回自控感的渠道和手段。算法如此“贴心”,却并不“让人放心”。

“整个人会有一种巨大的羞耻感和空虚感。”据媒体报道,有用户表示,当发现短视频软件不断“喂”出大量纯娱乐信息时,他真的被吸引住了,忍不住“刷了几个小时”,但他的“羞耻感”一直纠缠着他,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在“快餐式”娱乐中消磨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让用户感觉失去自控感的不仅仅是个人信息安全,还有那些原本可以被适当克制的欲望和想法。

“定制容易被滥用”,算法滥用的后果小层面会损害个人权益,大层面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有学者提出,网络安全和数字安全是数字文明的底层逻辑。数字时代也必须“以人为本”。算法推荐服务商只有坚持“道德对齐”,才能为用户信息安全“兜底”;技术应该为用户提供适当的帮助,而不是放纵甚至诱导用户逐渐上瘾。如果“道德准则”不存在,用户将不可避免地流失,数字技术将像在沙子上建塔一样。

目前,网络安全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领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相应的法律监管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意识到,当数据算法的“技术战线”不断“超速”向前时,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政策出台确实滞后,亟待改善。去年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指出“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权利”,为公众在网络空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今年3月1日新实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让用户掌握算法推荐技术的“刀柄”,让大众在互联网时代更有“自制力”。

算法推荐可以为大众提供便利,是大数据时代的技术礼物,但绝不能成为窥探个人隐私的“木马”。只有社会各方始终恪守已有的“法律红线”,坚守内心的“道德线”,才能在数字时代的“技术前线”不断寻求发展和突破。

栏目导读

改了!618前淘宝改名:手机淘宝正式更名为淘宝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

天猫618预售火爆,犀牛工厂订单排到下个月

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

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 新能源产品供求双方须心怀足够敬畏

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

中消协测评:奥克斯、科龙空调样机自清洁细菌表现较差

  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