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元宇宙的概念非常流行,国内外各大企业纷纷进入布局,之前备受关注的“炸鞋”也来了。
据报道,12月17日,运动服装巨头阿迪达斯推出了阿迪达斯Originals服装的NFT系列,正式以“进入元宇宙”的名义进入元宇宙。这种购买是虚拟和实体的结合。据悉,3万件NFT产品全部被抢,销售收入超过2300万美元。与此同时,耐克刚刚在上周宣布收购数字时尚平台RTKAF,开启了“元宇宙鞋款收藏”业务。此外,许多时尚品牌已经开始在元宇宙中赚钱。
此前有媒体报道,包括虚拟地产、服装、奢侈品等。现实社会中一切可以买卖的东西都被“元普遍化”,成为了有价值的虚拟商品。有那么多人涌向这些“非必需品”,以至于“饥不可食,寒不可服”。在普通人眼里,这真的有点难以理解。
炒股、炒股、智商税、割韭菜等。这些定义也被砸向了元宇宙产品。在一些舆论的叙述中,这些产品被描述为滑稽和荒谬的。然而,看到巨型企业以一种严肃的方式扑向元宇宙,不禁让人怀疑它们的“格局”是否小。
其实这背后是一个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问题。理想化的科技想象超脱神秘,是在问宇宙的真相。相对论、量子论、弦理论等。都符合这种说法。里面没有那么多奇怪的商业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只有严格的术语和抽象的概念才需要大众媒体去解读,让大众逐渐理解。
但现代社会科技的另一面是,“瓦特式”的——瓦特并没有发明蒸汽机,而是通过技术改进使蒸汽机商业化。一旦科技从商业化和大众化的角度被解构,那么它就失去了光环,充满了世俗的诱惑力。这种类型的科技叙事并没有那么高大上,相反充满了低调的迎合,而此时的科技必须尊重商业游戏的规则。
这种方式其实是人们接触和了解技术比较常见的方式。技术以商品的形式渗透到社会中,而商业化则赋予技术更长的寿命。比如芯片,人们只有通过提升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功能才能理解。人们通过旅行体验和信息推送来使用大数据。只有到了这个层次,科学技术对普通人才才有意义。——他们真的改变了生活,成为了可以获得的商品。
但也难免在科技商业化的过程中,科技商品也可能成为噱头,会扭曲原有的概念。比如量子力学被一些商家打破,元宇宙是不是假的就不好说了。然而,尚未成形的科技发展却走了弯路,以一种“不完美的态度”跌跌撞撞地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这或许就是科技发展的社会成本。
关键在于舆论如何理解科技走向社会的路径,是否迷恋神秘的学术话语,是否将商业产品视为“荒诞的技术和巧妙的诡计”,或者是否从个体需求和生活的微观角度定义科技的价值。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都影响了社会面貌,成为“技术创新容忍度”的注脚。
用什么样的视角去观察科技创新的目的和意义,其实是个人的话题,即人的思维标准是什么,科技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元宇宙引起的骚动应该引起一些深刻的思考。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