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清除吸附在中国科研船上的“日本血吸虫”

2021-12-14 16:47: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在89岁的教授赵德新以70万元的赔偿总额打赢了针对中国知网的官司后,作家陈应松表示,他准备起诉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已经收集了他自己的300多篇文章。

在运营过程中,知网对作者已发表的作品搞“不求而求”和“借鸡下蛋”。很多操作公然违反《著作权法》,不尊重知识产权。但是为什么很少有学者愿意捍卫自己的权利呢?一是维权成本比较高,获得的赔偿金额比较少,得不偿失。更重要的是,目前知网实际上已经在论文领域形成了垄断地位,真正创造知识的学者、研究机构、学术期刊已经到了依赖知网打呼噜的地步,“我是鱼”。

在赵德新的案件中,打赢官司后,他的论文立即被知网撤下。看来知网是“停止侵权”了。事实上,由于知网的渠道垄断效应,赵德新教授的论文将很难被检索和引用,这将降低其学术影响力,甚至降低其学术排名。也就是说,谁敢捍卫自己对知网的权利,知网就会封杀他,扼杀他的学术生活。就连赵教授的学生也帮他维权,文章全部从知网上撤下。所以一般人很少有信心和知识去比较这个道理。

从这次维权事件中,我们也看到了知网的霸权:原本只是学术行业末端的整合者,却可以通过互联网形成的索引和下载便利,扭转整个学术生态链。一方面,通过霸王条款甚至“不求人”拿走学者的智力成果;另一方面,它对科研机构使用资源收取高额费用。就连中国顶尖大学之一的北京大学,也曾表示买不起知网。

“世界苦难已久”这句话引起了中国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共鸣,知网的垄断业务再也无法延续。2020年,中国知网年收入近12亿元,毛利率近54%。然而,访问中国知网的学者很难从中受益。相反,许多人将不得不花很多钱来下载自己的论文。这份论文的垄断,成了吸附在中国科研血管上的“血吸虫病”。这一次,中国知网应该成为中国知网向公益转型的契机。这种以牺牲中国科研能力为代价的论文业务再也无法继续下去了。

栏目导读

改了!618前淘宝改名:手机淘宝正式更名为淘宝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

天猫618预售火爆,犀牛工厂订单排到下个月

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

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 新能源产品供求双方须心怀足够敬畏

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

中消协测评:奥克斯、科龙空调样机自清洁细菌表现较差

  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