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社会牛病”成了网络热词。与“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的简称)相反,“社交恐惧症”的人在与陌生人打交道时,完全可以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不害怕陌生人,天生对自己很熟悉,能够很快与陌生人相处。
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社会牛病”?为什么人会表现出“社会牛病”的特征?“社会牛病”的成因是什么?
“社会牛病”不是精神病。
人们常说的“社交恐惧症”,学名“社交焦虑障碍”,是指个体对一种或多种社交场合的过度恐惧。社交焦虑障碍的人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这让他们很难参加演讲、聚会等社交活动,甚至在路上与陌生人进行眼神交流都可能引起他们的强烈焦虑。
虽然“社会牛病”也有“病”字,但这些人并不患有精神疾病。他们是自己社交圈里的红人,“社交牛病”甚至成了高情商的代名词。
但是,似乎还有一些其他“社会牛病”的人,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不顾场合地“放过自己”。比如有意无意地用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或者在安静的地铁车厢里制造很大的噪音。
笔者认为,所谓的“社交牛病”可能包括以上两类人,一类是自信扎实、敢于加入并享受社交的人;另一方面,他们的自信更像一只纸老虎。在他们浮夸的举止背后,有着深深的自卑感。
培养“社会牛”的关键期是童年。
要理解为什么有些“社会牛病”的人如此自信,我们首先要说说健康的自尊和自信从何而来。
“镜像需求”的充分满足,可能是“社交牛病”人群自信心的最初来源。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科胡特提出了“镜像需求”的概念,用来指婴儿需要觉得自己得到了足够的认可和接受,尤其是被其依赖者理解和欣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时不时地出现一些自己明确希望得到肯定的时刻,比如积极地向家眷展示自己的画作。科胡特认为,当这些重要时刻到来时,如果孩子能从照顾者的眼中看到赞许的目光,得到同情和及时的回应,他们会感到由衷的喜悦,有一种“我很重要”的感觉。
从长远来看,照顾者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坚实稳定的自尊感,这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坚实后盾。因为一旦得到充分认可的经验会让孩子长大后愿意相信“我能行”,进而敢于面对这个未知而又充满挑战的世界。
这些孩子很多可能会成为“社交牛”,但少部分“社交牛”就没那么幸运了。
照顾者总是对这些孩子采取冷漠、敌视和批判的态度,无法满足他们的“镜像需求”,所以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可能会被压抑。当这些孩子成年后,他们早期被忽视的需求可能仍然需要得到满足,甚至增加一倍。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社会牛病”患者不惜煽情引起别人注意的原因。这样,他们希望弥补对被抚养人缺乏充分的理解和肯定。
对社会有益的“社会牛”才是真正的牛。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生活不可能是稳定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在成长的道路上经历一些挫折,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感到自卑。
但是如果一个人能够以一种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方式为他的社区做出贡献。在不断贡献的过程中,个人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感受到归属感,进而形成自信,融化自卑。
然而,有些人试图通过浮夸的举止、傲慢的言行、贬低他人、过度热情、吹嘘或欺负他人来减少自卑,而不是通过上述方法。阿德勒认为这些人有“优越感”,这是过度自卑的表现。这类人看似做出了很多“高人一等的行为”,但实际上是在试图掩盖自己内心的脆弱。阿德勒形容这类人是“怕自己太矮,就踮起脚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高”。那些过于傲慢、浮夸的“社会牛病”人群,很可能有这种“优越感”。
因此,我们应该区别对待“社会牛病”群体。有些“社交牛”情商高,勇敢无畏,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也有一些“社交牛”虚无自卑。我们应该从“社交牛”身上学到的不是简单的“放飞自我”,而是以利他的方式展现自我。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