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日常不寻常:探索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2021-11-18 11:4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翟志刚、王亚平、叶广福三位航天员在天宫空间站开始了为期六个月的太空生活。宇航员在太空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未来航天事业将如何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机与环境工程系教授、副主任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

饮食类似于仪容仪表。

记者:宇航服的生产设计有什么特殊要求?宇航员外出、舱外工作、返回地球时穿的是同一种宇航服吗?

袁卫星:宇航服是宇航员在太空的必备装备。它分为舱内宇航服和舱外宇航服。舱内航天服是指穿在航天器内部的衣服,主要功能是调节压力和通风。舱外航天服是一种小型航天器,是保证航天员在真空状态下正常出舱工作的重要装置。它结构复杂,包括生命支持系统、通信系统、监控系统和动力系统,以保证正常的压力、氧气、温度和湿度。

记者: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洗脸、刷牙、洗澡?

袁卫星:宇航员在太空的日常洗漱与地面略有不同。比如刷牙,最早的苏联宇航员通常是用蘸有牙膏的湿纸巾擦牙齿。美国宇航员咀嚼特殊的口香糖,而不是刷牙。我国的宇航员比较好,刷牙后用食用牙膏或者吐在小包里。但是,洗澡真的很不方便。只能用湿纸巾擦,包括洗脸,每天早上用湿纸巾擦脸。梳头和洗头有特殊的装置。例如,戴一顶特殊的帽子,揉揉头发,可以起到洗头的作用。

记者:在长期失重的情况下,骨骼会变脆,肌肉会萎缩。这些情况回到地面后会恢复吗?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袁:由于太空缺乏重力,宇航员钙流失很快,特别是脊柱两侧的肌肉收缩明显。研究表明,它通常会缩小19%左右。为此,宇航员将在太空中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来减缓肌肉萎缩,例如骑自行车、在微型跑步机上跑步和做一些体操。此外,穿一些特殊的衣服也可以减缓肌肉萎缩。然而,宇航员返回地球后,在重力的作用下,一至两个月后可以恢复2/3以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基本可以完全恢复,航天员翟志刚、聂海生、王亚平等。可以在后期再次执行航天任务,这也说明失重造成的人体损伤是可以恢复的。

欢迎来到太空旅游

记者:航天技术是结合现代科技成果的高新技术产业,其发展水平标志着国家尖端制造技术水平。你认为航空航天如何引领科技发展?

袁:改革开放40多年了。在这期间,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我们必须改变发展模式,从原来的模仿跟随发展转向自主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领域自主创新,可以引领其他技术领域的自主开发创新,创造更多有价值的新产业,如新材料制备、新药研发、植物育种选种、失重下特殊现象研究等。

记者: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民用化和商业化的进程也相继推进。你认为这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袁卫星:航天技术在民用和商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也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例如,卫星导航系统和新能源技术都来源于空间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婴儿尿布使用方便

我个人特别看好新能源技术,比如太阳能发电,未来可能是人类能源的主力军。特别是在我国“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的利用变得尤为重要,而航空航天领域恰好是光伏发电的使用场景之一。

太空探索是人类的梦想,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大量的资金。同样,如果航天领域的新技术转化为民用,也会带来巨大的效益。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究航天技术,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今年可以称为人类太空旅游的第一年。未来我国也将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相信太空旅游会逐渐兴起,这也是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栏目导读

改了!618前淘宝改名:手机淘宝正式更名为淘宝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

天猫618预售火爆,犀牛工厂订单排到下个月

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

造车“二进宫” 美的再陷多元化怪圈?

  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

特斯拉深陷信任危机 新能源产品供求双方须心怀足够敬畏

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

中消协测评:奥克斯、科龙空调样机自清洁细菌表现较差

  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