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各地高校陆续发布录取通知书,今年的国考慢慢落下帷幕。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高考似乎从未真正结束。很多成年人在高考结束多年后仍然会被高考噩梦惊醒,比如梦见自己忘记带2B铅笔或者错过了一页试卷。那些记忆和梦想不断涌现,人们似乎被禁锢在那个时代。
在网上,有网友称这种表现为“高考后遗症”。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高考成为一些人即使过了二三十年的噩梦呢?他们如何摆脱这种挥之不去的阴影?
陷入痛苦的记忆是PTSD的表现
在非自愿的情况下,个体不断重温负面事件(如通过梦境回忆创伤事件)并感受到强烈的疼痛,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创伤应激障碍”(PTSD)。换句话说,高考可能已经成为那些深陷高考噩梦的人的心理创伤。
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心理创伤是个体在遭遇突发威胁事件后产生的强烈情绪反应。心理创伤会影响整个人,包括身体、智力、情绪和行为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发现许多回国的士兵反复受到战争痛苦记忆的侵袭,这使他们难以继续正常生活。
通常,创伤后应激障碍往往发生在经历过地震、海啸、战争和虐待等严重威胁事件的人身上。高考虽然也是一个压力很大的事件,但相比天灾人祸,造成PTSD的可能性更小,大部分考生也不会因为高考而患上PTSD。但是,由于每个人备考和参考的经验不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高考可能会成为少数人的心理创伤。
饱受“一生一考”的概念之苦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而是生活在自己诠释的世界里。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丢了一只他每天抱着的泰迪熊,这件事可能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致命的打击,就像成年人和心爱的人分手一样痛苦。因此,威胁事件的攻击程度不仅取决于威胁事件的客观强度,还取决于当事人对事件给予多少主观意义。
高考落榜后,很多学生陷入了低落的心态,不断自责“当初为什么不选择另一个答案”“当时为什么想不出这么简单的问题”……他们对高考的失败抱有灾难性的期待,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这背后,可能是因为很多考生抱着“一考定终身”的思想,广为宣传。
这种观念的灌输可能会增加学生高考前的危机感。但是一旦高考失利,这种观念就会像炸弹一样,对那些深深内化这种信念的孩子带来强烈的冲击。因为在他们看来,在考场失利就等于被判了死刑。他们有强烈的绝望感,一遍又一遍地思考失败的原因和可能的灾难性后果。这些反复出现的灾难性想法,可能会无形中增强高考的压力强度。当压力大到超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时,就会对他们造成心理创伤。这可能是很多人时隔多年依然午夜梦回考场的原因。
如果一个人被困在这个泥潭多年,最好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伤口愈合。
创伤可能是一个人保持自尊的方式
然而,普通人对高考失败的灾难性期望,将在他们随后的人生经历中得到纠正。毕竟高考后的生活会告诉我们,一次成功并不意味着一生的成功,一次失败也不意味着一生的失败。有些人不愿意被挫折打败,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进入了梦想的院校;也有人接受失败的结果,在其他道路上找到更合适的发展方向;然而,有些人即使被大学录取,也因为他们的懈怠而失去了光明的未来。这些都表明高考在生活中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说“如果我高考考得好,我早就……”这样的话,甚至在高考结束二三十年后,还觉得高考是一道坎?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当个体参与社会生活时,需要面对生活中的三大挑战:工作、友谊和爱情。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他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但如果他的自卑感太强,他会试图逃避挑战。为了让自己的逃避行为合乎逻辑,维护自尊,他们会从记忆中找回可以合理化自己逃避行为的经验。
基于这一理论,那些无法走出高考阴影的人,可能无法解决当下的困难,而只能调动与高考相关的记忆作为逃避的借口。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与其说他们“无法”脱离创伤,不如说他们“不想”脱离创伤。
因此,如果是阿德勒提到的情况,有关各方应该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积极寻求解决当前挑战的办法,而不是继续纠结于“如何愈合伤口”。如果解决了实际困难,“高考后遗症”作为逃避的借口,就会失去存在的理由,相应的症状也会消失。
终于改了!618前,手机淘宝正式改名为淘宝。记者发现,目前在AppStore等各大应用商店里,原来手机淘宝APP的名称已经变成了淘宝。据悉,这是
2021-05-27 16:54太火爆了,工厂订单已经排到了下个月!5月26日,犀牛智造计划排产总监陈哲发了一则朋友圈。天猫618预售启动后,一批尝试即卖即产服饰商家销
2021-05-27 16:55为提振投资者信心,美的近来真的很努力。对于意兴阑珊的资本市场,这家家电巨头接连打出了回购牌、增持牌以及王炸——进军新能源汽车产
2021-06-01 10:42日前,有网友向工信部提交信件表示:把动能回收功能与加速踏板相结合,让加速踏板具有明显制动效果这一设计违背常理、违背汽车百年驾驶习惯
2021-06-01 14:35如今消费者选购空调时,除了基本的温度调控功能,更多人倾向关注附加了自清洁、除菌、新风、净化、舒适等健康理念和功能的产品,但这些
2021-06-04 14:43